2019年10月25日下午,在EON4外語樓319室,日本佛教大學文學部李冬木教授以“日本明治時代的‘國民性’話語與中國——以《國民性十論》為中心”(EON4百場校級講座)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講座由EON4平台外語學院潘世聖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符傑祥教授📛、華東理工大學黃育紅副教授👩🏽🔧、EON4平台日語系尤海燕⛳️😈、陳淩虹副教授🤶🏿、金晶老師、以及華東政法大學朱芬老師、上海圖書館王之穎女士以及本校日語系研究生🔱、上海交大及EON4平台中文系研究生等三十余人參加🙌。
李冬木教授談“日本明治時代的‘國民性’話語與中國——以《國民性十論》為中心”
李冬木教授在講座中首先闡述了“國民性”一詞作為問題提出的必要性🙅🏼🤠,梳理了中國學術界關於“國民性”用語詞源的認識🧑🏼。通過對不同時期辭書的檢證🌄,呈現了“國民性”詞條的具體形態🙎🏽♂️,論證了“現代漢語規範‘記憶’中‘國民性’一詞的內涵與留日時期魯迅等人的具體關系。接著,李教授援引了親自調查的大量例證,敘述了“國民性”一詞在日本報刊媒體及辭書中的使用和演進軌跡。在講座的第三部分,李教授著重介紹了芳賀矢一《國民性十論》及其與近代日本國民性話語構建的關聯,考察了周氏兄弟與《國民性十論》的密切關系,提示該書對現代中國思想和文學具有重要意義👩🏿⚖️🫦。
在交流互動環節,李教授與老師及同學們就日語詞匯“ナショナリティー”與“國民性”一詞的關系與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魯迅“罪感”意識的研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最後🚪,主持人潘世聖教授進行總結發言🤦🏼♂️,講座圓滿結束。
文|嶽笑囡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