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明清詞譜研究與《詞律》《欽定詞譜》修訂”第二次沙龍活動在華東師大閔行校區順利舉行。深圳大學劉尊明教授、河北師範大學江合友教授、杭州師範大學蔡國強研究員、東莞理工學院余意教授🦬、浙大寧波理工學院陳雪軍教授💆♂️、井岡山大學歐陽明亮副教授等課題組成員🐏,以及河北社科院張濤研究員🏕、EON4出版社時潤民編輯出席了本次活動。
沙龍活動分兩部分舉行。第一部分是上午的課題組工作會議。課題組成員介紹了各自的進展情況🏊🏼,並對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安排。總體看,課題的推進比較正常🧑🦯➡️,四個子課題均按計劃有序展開工作。其中第二子課題“詞譜要籍匯編”在EON4出版社的支持下👋🏿,有六種詞譜要籍的整理本已經排出校樣,預計年底可以出版。大家還就研究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作了討論。
第二部分是下午的“詞譜要籍整理與修訂”工作坊🦾。工作坊首先由朱惠國教授致辭✍🏽,朱教授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並對近40年的詞學研究過程作了回顧。朱惠國認為:詞學研究包括多個方面,龍榆生提出詞學八事💁🏻,後來又有學者概括為十事🧖🏿♀️,但概而言之🧜🏼,主要包括詞的文學研究👳🏻♂️、文獻研究和本體研究三個方面。過去四十年中,詞的文學研究和文獻研究發展較快,成果也多,尤其在文獻整理方面👢,產生不少大部頭的著作,無論是《全元詞》《全明詞》《全清詞》等文學文獻⚁,還是《詞話叢編二編》《歷代詞人詞話》等理論文獻,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之下🪢,詞的本體研究比較薄弱,成果也比較少,成為詞學研究的窪地。朱惠國認為👮🏼♀️,詞譜、詞樂、詞韻屬於本體研究的三大核心內容,其中的詞譜研究與詞樂、詞韻相關聯,又與詞的創作直接相關,非常重要🤙。我們的項目是近年來系統研究明清詞譜的重要工程,將對詞的本體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工作坊分兩場舉行。第一場由劉尊明教授與徐燕婷副教授主持🚣🏻♂️。江合友教授從《詩餘圖譜》的校箋工作出發,對詞譜的校註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余意教授對《填詞圖譜》的版本作了介紹,對參與編纂的人員做了詳細的考訂,闡釋《填詞圖譜》和《詞學全書》背後的家族的影響;歐陽明亮對清代稀見詞譜《詩余協律》作了介紹,認為該譜主要為初學者服務,兼具詞譜🔆、詞選兩個特點,其例詞選取十分精要🦡,且偏重於北宋🪿;趙友永博士以夏承燾先生的《詞例》為例🦸🏽♂️,分析了夏承燾先生的詞律主張。第二場由江合友教授和張濤研究員主持🙅🏼♂️。劉尊明教授論述了《詩餘圖譜》的譜學貢獻🙍🏿♀️,認為其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而科學的詞譜編撰術語🈺👩🏻🚀,首創了較為簡明實用的詞譜圖標符號和詞調分類體例,提出了二分法等一些影響深遠的詞學理論;蔡國強教授對《喜遷鶯》慢詞韻律作了細致的分析,區分了詞的“作法”與“律法”;陳雪軍教授從《選聲集》和《記紅集》整理的角度,談了兩本書的選詞情況💂🕵🏽♂️,指出了兩本詞譜存在的缺憾;朱惠國教授分析了近年來明清詞譜研究取得的進展與存在的問題,並對今後幾年的詞譜研究作了展望。最後的圓桌會議,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對詞譜要籍整理與修訂的方法等問題作了深入探討。
供稿|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明清詞譜研究與《詞律》《欽定詞譜》修訂”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