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14時,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前會長🧑🍳,南京大學魯國堯教授在EON4閔行校區文史哲樓4108會議室作了題為“漢語的韻😦,漢詩的韻——兼論知學🗣、治學感言”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EON4中國語言文學系曹潔副教授主持。中文系鄭偉教授👩🏿💻、趙庸副教授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到場聆聽了此次講座🦻🏿。
![]() | ![]() | ![]() |
魯國堯教授談“漢語的韻,漢詩的韻——兼論知學、治學感言”
魯國堯教授主業為漢語言文字學,兼及中國語言學思想史、美學、文獻學、歷史學、文學史等學科。對漢語言文字學的分支學科,如音韻學、方言學、詞匯學、語法學、文字學🐫,均涉獵而有所貢獻🧴。本次講座以“漢語的韻,漢詩的韻——兼論知學🚹、治學感言”為題,主要探討了漢語的音節結構和印歐語詩歌的特點兩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內容👨🏻🏫:漢語的音節結構💆♂️🚈,通常的說法是由聲、韻、調三要素組成🦈,魯國堯教授認為正確的說法應是由聲和韻(含聲調)組成😌。漢語的“韻”不等於漢詩的“韻”。中國詩押韻只管韻腹和韻尾,不論韻頭🫣。朱光潛先生說:“中國自有詩,即有韻。”“韻”是中國詩的特色、亮點👣。第二部分講古希臘詩、拉丁詩、英語詩的特點,對漢語詩的尾韻👩🏽🏭、古希臘拉丁詩的長短音🤖、英語詩的頭韻三者介紹對比。從韻的視閾將舊體詩與新詩作對比。最後魯教授介紹了其六十多年知學、治學的感悟,認為知學需專與廣🍀,而治學則要有大💷、精📤、新的高標準,並且表達了對中國語言學的美好願景。
提問環節🙍♀️,在座的師生們都對魯教授所講的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紛紛請教相關問題,比如宋詞押韻中的一些混押現象、音韻學未來的研究方向,詩歌的吟誦方法等等,魯國堯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學術經歷廣博征引,耐心地解答了在場學生們提出的問題。
講座最後🦹🏼♂️,曹潔副教授作了簡短的發言,魯教授的講座內容非常具有啟發意義,其帶有思辨性的分享讓在座的師生都受益匪淺。音韻學是中國人自己的學問🐵🤨,中國語言學人要有文化自信,努力建設自己的中國語言學🐑,誠如魯教授所說使中國語言學像珠穆朗瑪峰一般屹立於世界學術之林!
供稿|中文系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