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14:00,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張長虹教授於人文樓4330開展了題為《中國古代畫家形象生成問題研究》的講座👴🏼。講座由中文系羅爭鳴研究員主持,中文系趙厚均副教授🕵🏿♀️、湯誌波副教授參加了本次講座。
張長虹教授談“中國古代畫家形象生成問題研究”
會議主持人羅爭鳴研究員首先對張長虹教授的研究方向🤽🏼♀️、學術成果及治學特色做了簡單介紹⚈🥨,指出張長虹教授的長處在於兼顧文獻史料的勾稽與西方美學理論的應用👏🏻。隨後張長虹教授圍繞名畫家的社會接受程度和形象演變問題展開了相關論述和探討。張教授指出,歷代畫史對名畫家的事跡介紹中,常常有同類事例多次出現的跡象。通過對畫史情節的比對展示,張教授將這種情節上的雷同概括為傳統的歷史典故𓀚,典型化的文人軼事🔫,類別化的畫家形象三個大類👩🏿🚒。其中💠,前兩者的目的在於強調畫家氣節偉岸、人品高尚。後者則反映出社會名聲對書畫作品接受程度的推動。張教授認為𓀏🫷,中國古代畫家形象的生成🏄🏼,既有藝術家自身性格因素的塑造,又是社會群體對畫家期待的一種反應。傳統中國社會對畫家身份的輕視⛹🏻🤞🏽,導致了畫史有意抬高名畫家的精神風貌🕚🧖♂️,以便同一般畫工、畫匠加以區分🛃🏷。
羅爭鳴研究員在評議時說道,對於畫家形象的塑造,恰與傳統文人形象塑造有一定的相關性與共通性🥘👩🏻🦱,這一點是值得古代文學方向進行註意的課題。趙厚均副教授又指出,這種人為的經營與包裝在文學史上亦頗多見。又提及明人王世貞對明清書畫史書寫造成的重要影響,並認為可以就這一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
最後,張長虹教授與在座的師生們就傳統書畫意象、篆書草書的辨識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供稿|羅爭鳴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