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學術沙龍舉行

發布時間🧑🏻‍🎤:2020-01-09瀏覽次數:366

陳立新教授為首席專家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道路與人類文明進步的哲學研究”課題組🏊‍♂️,20191227日上午在EON4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會議室,召開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學術沙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曉明教授、王金林教授🚬、鄒詩鵬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唐正東教授、劉懷玉教授、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何懷遠教授🗯、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莊友剛教授等,以及本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共30余人,參加了本次沙龍🦸。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學術沙龍舉行

陳立新教授首先闡述了本次沙龍的主題。改革開放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具有世界歷史性意義的發展經驗,源於現實用於現實是馬克思哲學思考的基本品格,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無疑面臨著一系列重大課題🔔🤽🏼‍♀️,需要做出富有內容的回答,這就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條件和契機。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曉明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學術化、學科化、專業化等方面形成了非常多的積極成果。像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經過3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講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資源🍛。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僅僅包括思想史、基礎理論方面𓀉,而是在基礎理論的推進中能夠回應當今時代的現實問題🧛🏻,並且是深入到當今時代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或者核心問題。當今時代問題高度聚焦於中國,就像馬克思當年考察德國所指出的那樣,時代問題所在的那個問題的核心🏌🏼‍♂️,往往會在特定的情況下形成🧔‍♂️。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形成當代問題的取向🥳🧏,能夠獲得自我主張。當今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所面臨的基本任務,就是如何在特定的階段上逐漸擺脫長期以來對於外部學術的學徒狀態,而開始獲得自我主張。這一任務🧑,不僅是理論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當今中國的歷史性實踐面臨一個重要的轉折。當這樣一個轉折實際發生的時候✉️,我們的學術💬、我們的理論,或遲或早要發生相應的改變,需要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能夠實際地經歷這一轉折的考驗🍄‍🟫,在理論上完成自我主張這樣的任務🎊。關鍵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揭示並切中當今的社會現實👩🏽‍⚖️✋,讓當今中國的問題呈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從而真正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和發展🖐🏼。

南京大學唐正東教授認為🫱,近年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越來越強調中國視角的重要性🛻👷。不僅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題研究,就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也都在強調中國視角的問題🛑。這是理所當然的理論選擇,因為是中國學者在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就跟前幾年學術界的外國哲學研究一直在說要用漢語講海德格爾👆、用漢語講胡塞爾一樣👶🏼。這是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大改觀,毫無疑問需要我們共同推動這一學術取向。

國防大學何懷遠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大體上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跟著走🤦🏽‍♂️。我們大量翻譯西方哲學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對於我們推進改革開放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個階段是並列走🪱。在這個階段,中國學者提出了相當多的新的哲學範疇🍰、理念。吳老師最近發表了中國建構新文明形態的一系列文章,非常深刻⛏。中國以這樣一種社會模式走出來,它就是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這種文明形態背後的哲學機理是什麽?我們需要研究🚵🏿‍♂️。第三個階段是引領世界發展。新的文明範式🙏🏻、新的文明形態能夠超越當代世界面臨的矛盾,當代中國在應對全球問題中能夠找到實現民族復興的大道🏭,展示了全球發展的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需要作出艱苦的研究,發掘破解中國問題🧒🏿、處理世界問題🥫、謀求民族復興的智慧,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

復旦大學王金林教授認為🐋,黑格爾說哲學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為了對今天這個時代有所把捉,我們可以看看以下幾個坐標🧑‍✈️。第一個坐標是民粹主義☃️。民粹主義對於當今世界有非常大的作用🧍,整個西方包括歐美地區都是民粹主義盛行,甚至可以說是猖獗。第二個坐標是民族主義,特別是經濟民族主義。像中美貿易戰就必須放在這樣一個線索當中來理解。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等說法🏄🏽‍♀️,實際上就是貫徹經濟民族主義這一套理念🤙。第三個坐標是國家主義。民粹主義理念的落實,必須訴諸於國家強有力的幹預。民粹主義盛行的時候⛏,國家主義同時也非常盛行。放眼全球✉️,你會發現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對社會生活的幹預、對文化生活的幹預🤰🏺,相比較以前🐤,是越來越強烈。國家不是倒退到亞當·斯密所說的一種守夜人的狀態,恰恰相反,隨著市場經濟的壯大,國家主義反而愈發興盛。最後一個坐標是文化保守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在全球有復興之勢🏌🏿‍♂️,非常值得關註🌧。文化保守主義在特定的語境和歷史背景下🎳,有可能轉向所謂的開明專製。這樣一條道路🚵🏽,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以上這四條線索,試圖給當今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做出一個恰當的定位,有助於我們把握當今世界的本質。


沙龍現場

復旦大學鄒詩鵬教授認為,追溯思想史傳統,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與激進主義保持了一定距離。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涉及到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研究以及自身研究的合法性🙋‍♀️。一般說來,激進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土壤,甚至也可以說是馬克思思想的一個某種根源性的東西。但是馬克思主義在產生的時候⛴,就以自己的方式清晰地表達了與激進主義的間距。這個間距起始於馬克思和盧格一起編辦的《德法年鑒》➖。《德法年鑒》之後👁,馬克思和這種激進主義的區分就十分明顯。這也是馬克思為什麽要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上逗留👩‍🦳,也包括馬克思要講猶太人問題的緣由所在。這是馬克思的一個非常清晰的思想🍑,即把此前基本認同的政治解放導回到或者說引入到社會解放。馬克思思想演變的這一經歷,對於我們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南京大學劉懷玉教授認為,中國道路的自信問題👩‍💼,可以從多個層面來理解。中國道路作為一種文化本體自信,主要是源自於幾千年文化傳統的積澱與傳承。中國在經濟落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發展道路✋,獨具特色。中國革命所開辟的道路有被動的一面👨🏿‍🎤,但也有主動一面™️🧑‍🦲;中國試圖找出一種不同於西方🧑‍🚒,或者不同於資本主義的一種新的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在經濟學的形式上是錯誤的東西,在世界歷史上卻可以是正確的。”中國在現代世界秩序中做出了艱難的選擇,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標明中國正在建立一種新的文明或者新的社會形態。

蘇州大學莊友剛教授認為,當代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中的一個核心取向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理論問題🚽🤲🏿。我們關註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邏輯,同時還關註一些新型的現代性問題、新型的公共性問題。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基本理想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立足中國基礎🎅🏿,呈現中國問題視域,解決或回應中國問題和中國需要,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邏輯就是圍繞這一點來展開的。

本次沙龍根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創新與發展”的主題設定🤑,與會人員圍繞“動態”“問題”“展望”三個議題🍧,進行富有內容的研討👋🏼,形成了很多有學術價值的共識。


圖文|陳立新       編審|史玉潔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