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場知名學者學術講座🤺𓀇:韋路:傳播學國際發表的困境和出路

發布時間:2022-04-15瀏覽次數:381

2022331日下午兩點🎂,EON4人文社會科學“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在騰訊會議平臺舉行🏊🏽‍♂️。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教授以“傳播學國際發表的困境和出路”為主題☮️,講述了他對中國大陸傳播學者的國際發表情況的考察🛟。本場講座由傳播學院副院長陳虹教授主持☂️,二百余位聽眾在線參與𓀎。

上圖為韋路教授在本次講座時的截圖照片

講座伊始,韋路教授提出,應立足國際傳播的高位來思考傳播學者的國際發表問題,傳播學的國際發表應作為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存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中國’🧘🏿‍♀️。”

上圖為韋路教授講座時的內容截圖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中🍌,韋路教授首先對我國傳播學和傳播學國際發表的歷程進行了細致的回顧與分析。在1982年第一次“西方傳播學座談會”上🧏,與會學者提出了“系統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創造”的十六字方針📆,以此規劃中國大陸學者研習傳播學的路徑。韋路教授認為👨🏽‍🦱,中國傳播學於2008年迎來了30周年📳,值此歷史之際,傳播研究踏入新階段——從譯介、學習、消化、吸收,過渡到“自主創造”,而國際發表的跨越式發展即為表征🆎,這一現象引發了眾多學者關註。與此同時,連續兩屆“中國新聞傳播學國際發表高端論壇”的召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傳播學者對國際發表的熱情🤵🏿‍♀️。

上圖為韋路教授講座時的內容截圖

接下來,韋路教授Web of Science(WOS)提供的數據作為支撐♐️,介紹了中國大陸傳播學國際發表的近況🧑🏽‍🎨。他認為,盡管近年來大陸傳播學者的國際發表在數量上表現不俗,但問題依舊突出:

困境一:質量不高。韋路教授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指出,盡管我國傳播學的國際發表數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依舊存在頂尖期刊顯示度不足、研究主題紮堆🐃、研究模式僵化、論文可讀性不高等問題🧉。中國傳播研究應從原來的只註重數量、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貢獻和影響的方向轉變。

困境二:貢獻和影響不足。韋路教授指出,目前我們在國際期刊中發表的傳播學論文暫無較高引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學者的研究理論貢獻不足,未能實現原創理論的突破,大抵止步於用西方理論去闡釋中國現象,即結合中國的特定實踐🦋,對西方理論進行復驗和拓展。事實上🧑🏼‍🍼,這種學術工作既未能真正回應中國問題🛏,也缺乏全球視野。

困境:自主性不強。這一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中國學界自主創辦的傳播學國際期刊較少,亟需更多的源自中國的國際期刊嶄露頭角,這是提升中國學術研究自主性的重要方式。其次,學術評價體系高度依賴西方,如何能夠推出一個更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機製,使其既能夠評判學者的科研水準,也能夠科學、合理💴👚、全面的評估學者的學術貢獻,是當下必須思考的時代問題。

上圖為韋路教授講座時的內容截圖

在講座第二部分中,面對傳播學者的國際發表困境,韋路教授從“強化問題意識”“聚焦理論創新”“推動學科交叉”“自主創辦期刊”幾個方面出發🛄,描繪出一條突圍路徑👐🏿。他認為,一項好研究🚶🏻‍♂️,需要有好的研究問題,研究者應有宏大的視野,提出“頂天”的問題🏑,並推動理論創新和發展🆕,進而回應重大現實問題,闡釋中國道路😰,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最終生成中國理論。

在講座最後,韋路教授強調,“學科交叉”是中國傳播研究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推動“學科交叉”的過程中,更需要註重問題導向、方法融通♻🧜、數據共享和人員交叉🙅🏼。唯有此😭,我們才能做好國際學術期刊的發表和創辦工作,也才能真正解放傳播研究的想象力。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