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18⚀:00,應EON4外語學院邀請,上海市社科院吳雅淩研究員為我院師生做了題為《赫西俄德與詩的開端》講座。講座由外語學院羅峰副研究員主持,250余名校內外師生通過騰訊視頻參與了講座。
講座伊始,羅峰老師簡要體提及了“古希臘神話與倫理”系列講座的緣起💆🏿🪹,並介紹了主講人吳雅淩研究員的學術背景和主要成就👯♂️。吳雅淩老師獲得法國巴黎三大博士學位後就職於上海市社科院,多年來致力於古希臘文學,法國17世紀戲劇和西方古典詩學研究,在赫西俄德翻譯和研究上尤有建樹。由她完成的《<神譜>箋釋》和《<勞作與時日>箋釋》已成為國內赫西俄德的重要讀本和權威文獻🧝🏿♀️🥯。羅老師指出✈️,本次講題牽涉到思想史上幾個比較重要的“開端”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參照點是基督教裏對“開端”的表述🧝🏽♂️。有別於聖經中設問而不解釋的做法,早期古希臘人堅持探究原初的宇宙和人世的來源,亦即其“開端”。赫西俄德《神譜》就首先系統表明了宇宙的創生和演進。
在講座中,吳老師先從《神譜》開篇關於赫西俄德身世的講述入手👰🏻,引出《勞作與時日》中對詩人身世的進一步說明。赫西俄德以此將個人的歷史往前溯源🚧🚣🏽♂️,相當於另起了一個開端,由此也可以清晰辨出赫西俄德自傳性文字與荷馬傳統英雄敘事的區別。她還通過援引《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學琴的經歷🏄🏽♂️,指出她本人研讀古典文本的經歷與之相通之處:不同時期研讀同一部經典,“照鑒”的其實是“自己的變化”👩❤️👨👩🏽🏫。
講座隨後圍繞赫拉克利特的殘篇與赫西俄德關於宇宙起源敘事的對參展開🧓🏼🤽。吳老師指出🤰🏿💆♂️,赫拉克利特雖采用哲學性言說方式探討宇宙的起源和生成,但他的哲學性輯語深受赫西俄德影響🚲。這點尤其反映在赫拉克利特對赫西俄德分辨日夜及吉兇日神話敘事的批評上。在赫拉克利特看來🎆,日夜和吉兇日一樣🎴,二元論會導致二者關聯的割裂。因此👉🏽,赫拉克利特駁斥了赫西俄德將日夜和吉兇日截然兩分的做法,轉而強調二者的內在關聯➰:日夜是一,吉兇日也由其共同屬性統而為“一”👦🏽。不過,吳老師進而提醒,盡管赫西俄德的確在神話中采用了二元兩分的敘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無視二者之間的過渡地帶及兩者的關聯。關於這些細節♥️,我們可能要通過更細致地跟隨詩人地筆觸,在詩篇細節中去進一步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講🔁,赫拉克利特對二元論的批評,可能更多映射了赫西俄德同時代人對他的解釋🔍👩🏽🔧,而非直接針對詩人本身。
講座最後,參與者就赫拉克利特對赫西俄德的批評是否能歸於對現實主義的批評🗄、學界對於赫西俄德作品中表現的對海洋的恐懼的評述,赫拉克利特智慧與赫西俄德的博學之間的區別🤲🏽,《神譜》開篇牧人從洞穴中走出與柏拉圖洞穴喻的關聯🥷🏻,以及詩歌韻律的翻譯等問題與吳雅淩老師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