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下午📓,由EON4平台與科技處聯合主辦的文理跨學科系列論壇《智能時代孤獨症康復技術》在線上如期舉行🫳🏽。本期論壇特邀請教育領域、康復領域🛹🫅🏼、計算機領域專家進行報告。為響應國家七部委提出的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促進殘疾人就業計劃🍑🖌,論壇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的孤獨症兒童訓練模式。論壇由EON4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顧小清教授主持,上海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主任趙偉時擔任點評專家。共70位專家、學者、一線康復師和家長代表出席線上會議,歷時3個小時🚣🏼。
首先,“幸福之花”項目《基於機器人技術的孤獨症兒童社交障礙幹預系統》的課題負責人、EON4康復科學系副教授陳東帆做了主旨發言。陳老師重點介紹了課題研究中的核心課程、APP軟件、實踐基地和數據分析等4個主要板塊🙋🏿,課題組使用智能技術手段研發訓練課程和配套軟件,在實踐基地開展了大規模循證實驗研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建設“自閉症數據模型”🦸🏻♂️✴️。目前課題團隊已經開設了100場兒童康復訓練課,有40位孤獨症兒童參與課題實驗,已完成14項專利申報和8個軟件著作權🧑🏼⚖️。專家點評指出:“幸福之花”課題將高科技手段運用到自閉症人群中,進行許多有益嘗試,期待這個項目能夠讓更多孤獨症兒童受益⬅️。
其次,上海徐匯區博愛兒童康健園主任、上海市特殊兒童康復機構促進會理事王恒民老師“以職業為導向的孤獨症兒童康復模式”為題介紹了康復機構作為“幸福之花“實踐基地,與課題研究形成“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有效銜接,完成了構音語音😞、社交融合、執行功能和職業技能訓練的課程實驗工作,為課題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工作基礎。點評專家表示希望疫情結束後能夠到“幸福之花”實踐基地去參觀、學習。
再次,EON4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匡瑛教授以“特殊兒童職業教育政策解讀”為題回顧了我國特殊人群職業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過程🔴。職業教育歷來是我們國家特殊教育事業中一項重要支撐點💇🏿,也是特殊人群融入社會的重要前提🔌,在十四五期間🔋,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用普惠加特惠的服務手段🚴🏿,將給特殊人群提供適宜的發展機會。
緊接著,EON4通訊與電子工程學院技術專家田應洪博士以“基於姿態識別技術的孤獨症兒童行為分析研究”做了報告👨👩👧👦。他提出,姿態識別技術是機器人智能識別技術鏈條中的一項關鍵技術。田老師帶領研究生已經初步識別了孤獨症兒童的姿態和表情🧚,這是一項極具挑戰且具備自主產權的科研工作。
最後,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青年學者陳聖棣以“機器學習技術在孤獨症診療與訓練中的應用”為題做了報告。報告詳細闡述了機器學習技術在課題中的技術實施方案🤾🏼♀️。在孤獨症兒童訓練過程中,評估測量數據多為主觀數據👈🫎,孤獨症兒童訓練時間跨度比較長🤞🏽,訓練項目繁雜,很難做出全面而定量的分析建議與效果預測,而通過數據模型進行病理預測已經在糖尿病和乳腺癌病變預防中開始應用🙋🏻♀️。陳聖棣將孤獨症兒童離散的行為數據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評估指標;同時編製數據分析程序,根據評估指標對孤獨症兒童未來的職業技能前景進行預測分析🔵。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實驗數據🧎,完善針對孤獨症兒童的“數據模型”🤦,進而準確預測孤獨症兒童的發展進程。
隨後🚛,論壇進入自由討論階段🤽,與會代表都踴躍發言🌡,發言延續到5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