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場知名學者學術講座👩🏻‍🎓:朱春陽🦮:媒介融合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特征

發布時間:2022-06-07瀏覽次數👱🏻‍♂️:724

2022527日下午2點👨🏼‍🦰,EON4人文社會科學“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在騰訊會議平臺舉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朱春陽教授闡發了他對“媒介融合時代的新型主流媒體特征”這一問題的思考,本場講座由傳播學院副院長陳虹教授主持,兩百余位聽眾在線參與。

朱春陽教授開講  來源/講座截圖

首先𓀔,朱春陽教授探討了當下公共傳播的困境。中國群體性事件數量從1994年的1萬起迅速增長至2012年的25萬起。這一社會現實的背景是網絡媒體的勃興與傳統媒體的式微🏂🏽。2014年之前的中國新聞獲取渠道版圖顯示,用戶獲取新聞的渠道分布主要分布在新聞客戶端、微信和微博🛺,傳統形態的主流媒體議程設置能力較弱,未能有效發揮輿論引導的社會功能🪬。在此背景下,“媒介融合”有其必然性😕,2014年被稱為中國式“媒介融合”元年,自上而下的媒體改造行動也由此而全面啟動。

基於此,朱春陽教授提出😱,應從政治溝通的框架變遷”視角理解“媒介融合”。具體來說,政治溝通框架的演進帶來了傳媒領域的概念變遷🟤,只有理清概念變遷的邏輯,才能理解“媒介融合”✖️。朱春陽教授列舉了三組概念進行比較🍈,分別是“國家治理與國家管理”“現代傳播體系與傳統傳播體系”“新型主流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

首先🏄🏻,國家管理向“國家治理”的理念轉變,構成了媒介融合宏觀政策背景。為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政府與社會的溝通成為極其重要的問題,“國家管理”理念開始向“國家治理”理念轉變。只有建構出一個“可溝通”的政府🍂,才能最大化的凝聚社會力量。而“媒介融合”正是在技術層面建立社會與政府間的溝通渠道,作為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發揮作用🥍。

其次👨🏽‍🦱,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則傳播體系勢必由傳統走向現代👩‍🔬。“傳統傳播體系”是以“三聞”為核心的單向獨白,而“現代傳播體系”則是“全世界在觀看”“24小時在線”和“人人都有麥克風”的雙向交流。當前,如果新聞工作者依舊秉持“傳統傳播體系”下的傳統主流媒體工作理念,則主流媒體便失去了溝通、化解危機的能力。由此可見🤵🏻😱,建構基於溝通、對話理念的的現代傳播體系緊迫而必要。

最後🏭,“傳統主流媒體應向“新型主流媒體”轉變🥷🏻。朱春陽教授指出👩‍🏭,“傳統主流媒體”以正面宣傳報道為主,“新型主流媒體”則須實現正面宣傳和危機溝通能力的協同發展。二者的區別不在於技術的新與舊🧑‍🍳,而在於介入危機溝通的能力和水平。傳統媒體應充分借鑒新媒體通過公共平臺進行有效溝通的經驗。

朱春陽教授認為,以上三個概念相互關聯🌻,“媒介融合”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造適應現代傳播體系的新型主流媒體😧,這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型主流媒體必須在融合中發展🚴🏻,並不斷在實踐與理念兩個層面進行創新。朱春陽教授結合騰訊公司的發展經驗🌊,闡釋了“媒介融合”的具體路徑。騰訊十分註重用戶體驗⏳💂🏽、迭代速度和灰度機製,其發展理念逐漸從“叢林法則”走向開放合作共贏的“天空法則”。回望騰訊公司的融合發展歷程🤹🏽‍♀️,起點💁🏻‍♀️、社區與開放等三點尤為重要。這對於建構新型主流媒體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講座最後,朱春陽介紹了“媒介可供性”理論,進而探討了新型主流媒體的突圍路徑🌼。媒介可供性涵蓋生產可供性(可編輯、可審閱🧑🏼‍🏭、可復製、可伸縮、可關聯)🤸🏿‍♀️、社交可供性(可致意、可傳播、可協調、可連續)和移動可供性(可攜帶🤵🏻‍♂️、可獲取🐪、可定位、可兼容)。他指出,新型主流媒體未來建設的基本的方向在於擴大生產的開放性,為用戶提供一個可復製並放大社會關系的平臺🫷。

講座結束後,朱春陽教授與聽眾就“媒介化治理”等議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