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14:00,由EON4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系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講座活動如期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南京大學張一兵教授以“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的新思考”為主題進行了極具啟發性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哲學系孫亮老師主持。
張一兵教授從《摩登時代》引入到現實異化問題🐦🔥,分析了“異化勞動”概念的歷史譜系,通過對馬克思勞動異化批判構式 I、馬克思勞動異化批判構式II的鋪墊解讀,特別更為細致地、獨創性地分析了馬克思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Ⅲ的七個方面的內涵。這也是馬克思在經濟學維度中重新確立科學的“勞動異化”理論的發展線索🧑🏿🦰,非常清楚地讓我們認識到🧑🏽🍼🫲🏽,在思想史🧑🦰、以及新的文獻學研究中,圍繞馬克思勞動異化理論中的方法論角度的新思考及其理論意義。
第一,“異化”概念的歷史譜系。羅馬時期,“異化”概念並非是哲學概念👨🏼⚕️,而是表達一種物品所有權轉變的法律含義,“原來是我的👹👁🗨,現在不再是我的”;在歐洲的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哲學含義理解“異化”概念的起源,被公認為是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文本中提出的🍋🟩,指明私有製概念表明人占有了物🤟🏼,同時主體被物所束縛。主體內在為空,則需外在財富來表征。至德國古典哲學時期,異化的現實困境首先在費希特“自我”與“設定的非我”之間差異的思想中呈現出來。
異化問題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形成了經典的異化分析方式。在康德那裏🉐,客體分裂為自在之物和在認知過程中,主體感知在綜合判斷之下構建起來的現象界,客觀對象被分裂了。黑格爾的思辨哲學指出康德哲學人為造就了一種分裂🖼,根本否認現象與自在之物的分離,認為本質存在於現象之中;但黑格爾的現象是概念👨🌾,並非是主體直觀到的現實的物。費爾巴哈宗教異化批判的觀念,是對現實生活的直觀,是維護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哲學體系🧑🏻💼。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體現在,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批判黑格爾“理性國家主義”,1844年批判黑格爾的辯證法👩🏽🎓;在《巴黎筆記》結束之後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研究給予重要的方法論啟示📸:通過物象看到隱藏起來的本質🧛🏽♀️🪰,呈現為一種否定性的方法論💇♂️。
第二,青年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在前期文本中是在黑格爾“異化”概念的理解上使用“異化”;第一次自主提出的“異化勞動”,借助赫斯用以批判現實社會中的商品和市場經濟的貨幣異化理論📻☀️,超越黑格爾的異化概念。在面對現實生活🌮,我們不應該丟掉批判的思維模型;異化問題並不是概念的思辨哲學問題,而是現實生活。在《穆勒筆記》中,馬克思接受了“交往異化論”後實現十分迅速的超越,用“共同社會本質”取代赫斯的交往異化論🦅;在接觸古典政治經濟學時👚,愈發明確面對的資產階級社會是工人勞動創造的🧑🏽💻。馬克思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第一次轉變,從唯心主義轉變到哲學唯物主義、從民族主義轉向無產階級立場;在簡短的過渡中🦉,提出了勞動異化批判構式 I——馬克思在《穆勒筆記》中提出的作為“類本質”的勞動活動是指在藝術和體育競技領域中自由且自足的創造性的享樂活動。以此來看待雇傭製度下的勞動自然是異化的🐕🦺:一,財富是工人創造的,但在雇傭製度下勞動創造的財富屬於工人;二,在雇傭製度下👔🧑🏼🎓,“類本質”勞動活動被用來交換生產資料;三⚛️,勞動關系的異化,社會生活中的現實異化的各個方面歸結為人與人的異化。因此💇🏿♀️,雇傭製度是非人性的存在。從抽象的勞動本真性的異化出發,馬克思提出揚棄異化和私有製就是共產主義的重要結論,但此時的“共產主義”概念是哲學式的並非是科學的♥︎🛬,是現實與理想的悖反🍹,是從概念出發對資本主義的價值宣判。在1844年《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勞動異化批判構式II,而在1844年《手稿》中存在兩條邏輯,除了人本主義的異化勞動邏輯,還存在一條從現實出發的客觀邏輯🧑🚀,馬克思接觸經濟學,從對象化生產過程中至工業和實踐中形成全新的邏輯,走向1845年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與1844年中,預設理想化“類本質”的存在來思考現實生活中異化狀態,通過揚棄異化復歸於類本質🏹,使人的本質復歸於人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1845年之後不再是從人本主義的異化史觀出發,馬克思從客觀現實邏輯出發💆♀️,從現實的⭕️🎴、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的物質生產、生產的能力和交往關系的復雜結構形成的時代方式來觀察歷史過程。
第三,張老師從狹義勞動異化批判構式Ⅲ的七個層次闡明馬克思在經濟學維度中重新確立了科學的“勞動異化”理論。一、生產過程之中勞動條件的異化。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提到的科學的異化概念🧑🏿🎤,是指在現實商品經濟關系之中出現的歷史的現實關系的顛倒🪯,資本關系同樣如此,資本成為吸納活勞動的工具🎾🧏🏿;二、勞動能力的異化。勞動者自身的能力經過交換💁🏽♀️,在生產過程之中表現為生產資本關系的能力,生產性勞動再生產了剝削自身的資本力量和雇傭勞動的能力;三👮🏿、簡單協作生產過程之中異化✝️。勞動者之間的合作使得勞動生產率極大提高,但是工人間的協作並沒有計入勞動者的能力💨,一經產生就直接表現為資本🐄;四、勞動分工條件下的客觀工序過程中的異化。首先工人成為片段,其次勞動產品的結合力並非屬於個人,而是成為工人的客觀序列的程序🌭,在現實中表現為資本的力量,又成為對人壓迫的力量;五、機器的異化。馬克思極其深刻的討論勞動與機器生產,機器設定之間的顛倒關系,機器化大生產中,勞動成為機器的副產品,用以奴役工人8️⃣;六、科學技術的異化;七、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的異化。利潤與分配是不對等的,利潤的表現形態不再是剩余價值🗼,地租和利息在表現形態上的異化🧑🏿🌾。七個方面的異化構成了馬克思科學的勞動異化批判構式 Ⅲ🙍🏿,有助於我們理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批判。
講座的討論環節,張一兵老師與同學們分別就“盧卡奇物化與馬克思異化的關系”“馬克思放棄人本主義的話語而開始使用科學的異化概念和阿爾都塞認識論的斷裂間的關系”“浪漫主義與馬克思的異化思想”“異化理論的克服及解放的維度”等問題進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