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外語學院邀請🆎,2021年5月25日下午15:00,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任軍鋒教授做了題為“史家不幸詩家幸——論修昔底德的政治修養”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外語學院羅峰副教授主持👖,外語學院、復旦大學等其它院校本、碩學生30余人參加🤝。
任軍鋒教授的研究廣泛而深入👩🏼🎨,以修昔底德和托克維爾軸心的西方政治傳統的古今之變為主要研究領域✹,並涉及當今國際政治和中美關系等課題。代表作有《民德與民治》(2011)、《帝國的興衰》(2017)等🥜。
任軍鋒教授首先介紹了古希臘史學大家修昔底德的巨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並結合地圖清晰扼要地描述了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當時希臘世界力量對比、思想與文化狀況等。以此為大家構建出修昔底德的著述語境👶🏻🧕🏿,指出雅典和斯巴達代表當時兩種不同的政治形態👨🏼🎤,無可避免地陷入沖突🧑🏽🔬。接著任軍鋒教授展示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文本結構,不僅可以作為初讀者進入這本巨著的指導,更引出本次講座重點分析的人物亞西比德。
任軍鋒教授聚焦亞西比德歷史形象的悲劇性🚣🏼,將個人的機運與城邦的興衰結合在一起⛹🏿♀️,深刻揭示出修昔底德創作的悲劇特征。亞西比德出身雅典名門👳♂️𓀏,個性張揚且聰慧超人🕜,在雅典政壇和軍事領域舉足輕重。公共政治生活上,伯羅奔尼撒戰爭中亞西比德率軍西征西西裏,遭人陷害而叛國投奔斯巴達🤸🖇,後來雖然得以回國🤷🏼♀️🩳,但最後仍死於暗殺。個人精神生活上,亞西比與蘇格拉底交往甚密,柏拉圖在其著名的《會飲》中有生動描寫🧙🏽♀️。最後任軍鋒教授指出亞西比德作為政治人的辛苦遭逢,映射了雅典帝國秩序的崩潰和精神沉淪,這正是亞裏士多德悲劇“凈化”說四重界的表現。修昔底德也不愧為政治教育家🏌🏽♀️:他不僅書寫史實🦂,更是用悲劇精神創作和探索,教育後人。
任教授的講座旁征博引🎈🎪、異彩紛呈。不僅關涉文本分析🏌🏽♀️🥬,還為大家配套講解了法國畫家熱羅姆(Jean-Leon Gerome)與德國畫家費爾巴哈(Anselm Feuerbach)有關亞西比德和《會飲》的畫作🧔🏿♀️;日本學者鹽野七生有趣的政治家評分表;以及美國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等等。講座最後的問答中🫃🏽,任軍鋒教授針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性質和本質給出分析和解答,也為解讀當今政治局勢提供了新的視角🤠。
(王笑晗/圖文,羅峰/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