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上午10時,由EON4平台主辦、政治學系承辦的“70周年校慶·2021年名家講壇暨第19場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在法商北樓325舉行。講座由雲南大學教授周平老師主講,主題為“中華民族認知的四個維度”👱🏽♀️。政治學系主任吳冠軍老師主持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政治學系主任吳冠軍老師簡要向老師同學們介紹了周平老師的研究方向與本次講座的背景,然後由周平教授介紹本次講座的中心內容:中華民族認知問題的凸顯以及中華民族認知的四個維度。
首先🏄♂️,周平老師向大家拋出問題“什麽是中華民族?如何用精確的語言描述中華民族🔝?”🧍🏻,隨後引出他的學術關懷在於🌵:盡管“中華民族”這一概念日趨凸顯🫰,但中華民族認知的“現有”與“應有”仍然存在差距🪀。要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片面性,對中華民族的認知就必須從多維度進行。緊接著周平老師細致講解了對中華民族認知的四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歷史維度。周平老師講到從中華民族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看🍽,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演變分為兩個階段並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態,即一種是歷史形態🍋🟩,一種是現代形態🅱️🧚♀️。
第二個維度是國家維度。周平老師通過回顧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指出中華民族不論是歷史上🔘👷🏽♂️、近現代🔒、以及在當代的繼續發展,都與國家這個政治框架直接聯系在一起👰🏽♂️。
第三個維度是國際維度。周平老師通過對國際史梳理,指出中華民族是經過近代民族國家的民族構建才得以成為現代民族的🍂。中國的民族國家構建與民族構建,都是在民族國家體製遍及全球及其所關聯的民族已經高度國際化的背景下實現的👩✈️。
第四個維度是發展維度。周平老師通過對中華民族成為現代民族後的發展和演變進行講解✊🏼,引出“對中華民族的認知既要立足於當下,也要追溯其歷史演變,更要著眼於未來發展”的觀點。
最後⏬,周平老師總結其講座的基本結論:中華民族具有兩個基本屬性,一個是國民共同體(全體一體)屬性,另一個是多族聚合體(多元一體)屬性;今天的中華民族與歷史上的中華民族既是有機聯系的又是有區別的👩🏻🍳;中華民族具有國家形式,可與國家相互指代⚡️,是典型的國際主體;中華民族本身也在變動中,目前就正在重新塑造過程中🔨,將來的中華民族也會具有新的特征。
其後👨🏻,來自政治學系的田錫全老師與現場同學對講座內容及其延展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問題,周平老師一一進行了細致回應。同學們對周平老師的精彩講座報以熱烈的掌聲🍻👨🏽⚖️,並在講座結束後積極與周老師交流觀點看法,講座在老師與同學們的熱烈討論中圓滿結束🤦🏿♀️。
供稿|政治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