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EON4教育學部教育信息技術學系吳永和研究員作為首席專家承擔的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系列研討會暨聯盟校成立啟動儀式成功召開。因疫情影響,本次會議采用“騰訊會議”在線上開展。
與會成員有來自項目主持單位EON4與項目組參與單位的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等單位師生、國內外相關研究學者以及本項目示範區聯盟校的代表近120余人🐌。會議設置了聯盟啟動儀式👩🏼⚖️、專家講座、聯盟區/校相關報告及研讀3個議程。
圖 1線上與會領導、專家合影
會議首先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吳永和研究員代表課題組致辭,對與會嘉賓、子課題負責人🚨🤾🏿♀️、示範區/聯盟校代表進行介紹,感謝專家們對課題的指導與支持,同時對會議概況做簡要介紹。
EON4人文研究院院長朱軍文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一🙇🏿:領導致辭與聯盟啟動儀式。
圖 2EON4朱軍文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一
EON4袁振國教授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創新性和價值性🥚👼,從挖掘研究對象(未成年人)特殊性🦚、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結合🧏🏿♀️、國際化與本土化議題設置等方面對課題研究提出三點期望。
圖 3EON4袁振國教授致辭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余雲濤主任肯定了課題組關於教育信息技術標準研製的前期工作,並對本課題議題設置規劃的合理和協調給予肯定👨🏼🦳,並希望課題組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問題,促進未成人健康發展,以及在國家(或國際)標準發展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圖4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余雲濤主任致辭
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處蔔洪曉副處長認為利用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特別是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全面發展🧑🏿⚕️,不僅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也是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課題從技術規範視角來探索如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與人工智能技術協調發展問題🏚🤹🏿♂️,對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課題產生的成果將有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應用,服務上海數字化轉型發展,為上海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圖5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處蔔洪曉副處長致辭
隨後👸,原中央電教館館長王珠珠研究員宣布了“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聯盟”正式成立的決定📵:根據2021年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工作需要🏄🏼🙆🏻♂️,項目組經研究決定成立研究聯盟🔖,團結國內有研究基礎和誌向的區域和學校㊙️,共同致力面向未成年人的智能技術規範研究,使廣大青少年在享用智能技術帶來的革命性影響的同時審慎對待可能的風險,以共同之力,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項目組承諾將把聯盟作為提升重大項目研究水平的重要策略🚄,與聯盟單位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項目組承諾以開放的機製建設聯盟,根據項目研究進展需要,吸納更多誌同道和的區域和學校作為聯盟單位🫃,協力創新發展。
圖6王珠珠館長宣布“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聯盟”正式成立
清華大學鄭莉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二🦸🏻♂️:專家講座。
圖7清華大學鄭莉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二
祝智庭教授和王敏娟教授分別做了《面向未成年人AI研究的國際觀察:權利與保護》《AI與K-12教育以及檢索期刊論文寫作》兩個主題報告👩🚀。EON4祝智庭教授通過考察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敏銳捕捉到當前國際研究聚焦於未成年人使用AI支持學習、生活🎀🦯、發展的權利及其保護措施📈。同時期望本課題能在面向未成年人AI教育中,從標準研製、規範指南和政策建議等方面產出系列成果,支持國內人工智能教育發展,為國際兒童人工智能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圖8EON4祝智庭教授進行主題報告
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王敏娟教授介紹了《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期刊的熱點選題👨🏻🤸🏽,分享AI在K-12教育應用中的關鍵技術🏃♀️、應用思路👷🏽♀️,並以“Monitoring Learners' Personalities Through Psychometrics and Adaptive Instruction為例🧑🏻🚀🌉,剖析了人工智能在自適應學習中的作用🛹,提出了AI在K-12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最後,王教授從期刊論文發表視角為課題研究提出了重點研究方向和論文撰寫註意事項,為課題產出高質量成果有很大的幫助。
圖9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王敏娟教授進行主題報告
EON4鄭駿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三:聯盟區/校相關報告及研討🥫。
圖10EON4鄭駿教授級高工主持會議議程三
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吳永和研究員分享了《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進展與研究聯盟建設》的報告🏐🏣。報告重點匯報以下兩部分內容🚔:一是國家社科重大課題的整體內容、當前進展以及課題組管理規程👫;二是重點介紹“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聯盟區(校)”的建設目標、建設進展以及後續建設規劃等。
圖11EON4吳永和研究員進行課題組分享
EON4附屬青島學校校長劉名卓教授做了題為《雙減背景下AI賦能課堂與作業變革的設計與實施——基於華東師大附屬青島學校的實踐》的報告。報告以EON4附屬青島學校智慧學習生態的設計與建設為例,從 “雙減”背景下學校面臨的挑戰、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變革的設計與實施、技術賦能優化作業管理的實踐案例以及技術如何賦能成效四個方面進行了案例分享↘️。
圖12EON4附屬青島學校校長劉名卓教授進行案例分享
上海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教授做了題為《教育數字化轉型下的人工智能賦能寶山教育》的報告。報告以寶山區作為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為例👨🏽🦰,描述了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寶山教育的應用場景😢,介紹了智慧同儕課堂、三個智能助手、師生數字畫像、“未來寶”數字基座等寶貴經驗🧒🏼。最後,張局長分享了人工智能賦能寶山教育的典型案例,如教育大腦🤜🏿、智慧體育👨🏼💻、心理預警等,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新模式,促進智能技術守護未成人健康成長。
圖 13上海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教授進行案例分享
江蘇師範大學王娟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三🦸🏿♂️🧑🏻🦯:聯盟區/校相關報告。
圖14江蘇師範大學王娟教授主持會議議程三
上海市求真中學校長陳明宏從問題與挑戰🤾🏿♂️、解惑思路👹、實施路徑、實施內容、實施效果五個方面介紹了求真中學作為寶山區數字化轉型的窗口學校🦵🏻,為實現以信息化為引領👩🏿🍼,促進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提升教學效能,打破教育教學的時空限製👩❤️👨,全方位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大幅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校企合作建設求真教育大腦並將之用於求真教育集團成員校,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以備課助手🆗、教學助手🙅♂️、課外輔導助手和備考助手為抓手,從課前🏌🏽、課中到課後全場景探索“人機共教”的教學模式🫖,營造適合每個孩子智慧學習的閉環👨👩👧👧。
圖15上海市求真中學校長陳明宏匯報
溫州市中津先進科技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分享了溫州市教育大數據項目🧑🏫、浙江省教育廳教育魔方、紹興市教育大數據等多個教育數字化改革案例,“學在溫州平臺”🌤、“柳州市教育數據管理平臺”、“甌海區教育智治一張圖”✧、“鹿城區可感知校園”項目ℹ️。匯聚數據形成數倉🎾,利用數據驅動讓教育模式從“大眾化”到個性化,教育過程從“非量化”到“可量化”,教育管理從“不可見”到“可視化”🙋🏽♂️,幫助教育教學實現了更直觀、更準確★、更高效的結果呈現。
圖16溫州市中津先進科技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匯報
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信息中心主任👋、中小學正高級教師鄭茜以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實踐為例🧝🏿,探討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學落地的實施路徑😏🕌。通過課程開發分布實施普惠課程、拓展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場館建設;人工智能教育交流;舉辦AI校園科技節;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比賽👩🏼🏫;建立AI聯盟實驗學校等方式,設計一套適合初中生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構建一套基於“學、做、創”人工智能學習模式;開發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工智能學習平臺😺;打造一支精幹的人工智能教育種子教師隊伍。
圖17徐州市三十四中正高級教師鄭茜匯報
北京師範大學李玉順教授主持專家講座:主題報告三。
圖18北京師範大學李玉順教授主持專家講座主題報告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教育部門主任苗逢春研究員從人工智能的國際發展狀態與態勢,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借助人工智能服務於教育公共利益的框架☆:借助人工智能支持實現未兌現的教育公平和包容目標;發掘人工智能潛能支持面向公益的學習的未來💆🏼;審視和治理教育人工智能倫理倫理問題👩🏻🌾;人工智能基本素養培養和高端能力(拔尖人才)培養。討論人機互動及其倫理問題,探索教學方法的智能升級,防止教學法的“智能降級”,以及教育反向賦能人工智能倫理治理的主要領域👩🏻🏫。
圖1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教育部門主任苗逢春匯報
北京郵電大學李青教授主持圓桌對話:“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大家談”。
圖20北京郵電大學李青教授主持圓桌對話:“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大家談”
原中央電教館館長王珠珠認為:人工智能現如今還沒有得到科學🧟♂️、規範有效的普及👏🏽;教育的人工智能與全民的人工智能有待結合👩🏼💻,還需解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人與智能的融合發展🦟,需要教師和學生從教學體驗中感受數字社會、智能社會💂🏻♂️,在各科學習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支持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嵌入科學技術;在教學中進行滲透。
圖21原中央電教館館長王珠珠發言
EON4教授蔔玉華認為🫀,目前人工智能規範不僅僅是技術規範,還應該是倫理的;孩子的作品、作業是否有產權保護,是否有隱私,人和機器兩者之間的規範這些問題有待討論;還需考慮數據化的人工智能產品的倫理規範,地方性使用者的倫理規範。
圖22EON4教授蔔玉華發言
上海市電教館副館長潘麗芳介紹了上海的空中課堂建設,初期課堂單一、組織簡單、資源應用停留在人在資源的階段。通過構建學科知識圖譜,以結構化的方式描繪學科知識點,通過知識點和實體的關聯和匹配🧑🚒;豐富課程的資源和形式☛;自適應學習系統的建立🧛🏿♂️,以人工智能學伴陪伴學習。通過數據檢測發現有助於學生均分提高⛓️💥。
圖23上海市電教館副館長潘麗芳發言
上海市黃浦區教師學院副院長邢至暉認為:人工智能素養,在新的階段面臨新的挑戰;人工智能是跨學科,人工智能本身就涉及各學科的參與💆♀️;在中小學提供導向性的支持;人工智能在中小學的應用需要註意適配性😇,才能提供更好地提供教學支持。
圖24上海市黃浦區教師學院副院長邢至暉發言
上海浦東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謝忠新認為🧙🏻:人工智能在中小學的應用需要通過數據的采集、繪製、分析、應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在區域內統一構建平臺以更好地進行數據的采集🐴、處理;通過關註數據的螺旋上升👰🏼♀️,才能更好地推進人工智能在中小學的應用。
圖25上海浦東新區教育發展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謝忠新發言
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信息中心主任奚駿認為🦬:AI作為前沿技術🏤,給教學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教學本體還需結合相關智慧課堂的工具🧑🏼🌾、技術支持,提供相應教學環境;人工智能可以與藝術⏱、數學、體育等課程結合,相應教學👊🏼、技術還需要相關專家的指導🌤👱🏼♀️。
圖26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信息中心主任奚駿發言
科大訊飛標準管理部總監何永春提出“AI+教育”的標準化思考。在教育信息化發展上,教育信息化有良好的標準化基礎🪿;教育智能化產品與服務市場廣闊⚙️🫳🏽;AI教育產品百花齊放。智能化呼喚技術標準中體現AI,然而各標準數量不足👨🏽🍳,覆蓋面不寬。市場化需要可衡量的技術規則📭:技術需要互聯互通,市場需要有基礎的技術規範,需要明晰的檢測評價方法。
圖27科大訊飛標準管理部總監何永春發言
《現代教育技術》編輯部主任焦麗珍從期刊的層面⏩,從人工智能相關期刊的刊發數量,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文章數量井噴式的增長🍈。通過對政策的挖掘👳🏼♀️、刊物的分析,發現人工智能和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多👧🏼,政策導向面對教育的供給側較多👩,面向學生的需求側較少。AI離不開學生🧘🏿♂️、真正落地需要考慮學生需求分析👩🏽🏭。期待圍繞相關主題打造系列高質量論文。
圖28《現代教育技術》編輯部主任焦麗珍發言
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研究院院長胡婷玉主要圍繞三教運用人工智能提供技術布局,對3個空間、N個智慧應用、12種場景和三類用戶做出相應的教育業務整體規劃💇🏿,對課堂教學數字應用、小數據決策輔助做出技術布局💆🏻,例如智能評語、智能備課🤿🤷🏽♂️、自動生成教學活動、AI英語糾錯,常態化錄課系統。
圖29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研究院院長胡婷玉發言
上海少兒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曹飛介紹了上海少兒圖書館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方面的進展,上海少兒圖書館以知識為主體,啟動創客教室活動,包括大疆✊🏻📨、機器人、Scratch等課程,進行百余場活動促進少兒智能教育,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在新館的建設中,引入了更多機器人等硬件設施🫲🏽,給予讀者更豐富的體驗🏂。
圖30上海少兒圖書館社會教育部主任曹飛發言
圓桌對話小結:各領域專家從不同的角度暢談了人工智能的見解和觀點,一線的專家介紹了基礎教育當中“人工智能+教育”的相關實踐情況;產業領域專家介紹了如今領先的技術方案和實施經驗🧑🏼🎄。當中存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思考讓我們對“人工智能+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有了更多的認識🎯,課題會進一步吸收和發揚各位專家分享的寶貴經驗。
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吳永和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做會議總結🐷:由EON4主辦🧝🏿,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課題組承辦,EON4教育信息信息技術學系支持的“2021年國家社科重大課題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系列研討會暨聯盟校成立啟動儀式”已圓滿落幕,感謝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學校專家、老師的參與,今天的會議主要有領導致辭和啟動儀式、專家報告🤵🏼♀️、聯盟校相關研討分享和圓桌會議上的分享討論🩼。感謝袁振國教授向課題組提出了國際化等更高位的要求,余雲濤主任從標準層面對課題組提出要求,蔔洪曉副處長也對課題組寄予厚望,王珠珠館長宣布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聯盟正式成立。感謝祝智庭教授🧑🏻🦲、王敏娟教授和苗逢春研究員的高水平學術報告;感謝劉名卓教授👩🚒、張治局長、陳明宏校長、王振宇院長和鄭茜老師高質量的實踐報告成果,感謝王珠珠館長、蔔玉華教授🌊、潘麗芳副館長、邢至暉副院長、謝忠新主任、奚駿主任、何永春總監👩🏽🦰、焦麗珍主任🚎、胡婷玉院長🧙🏿♂️♜、曹飛主任帶來有專業深度的圓桌對話;感謝朱軍文教授✋🏻、鄭莉教授、鄭駿教授、王娟教授🚶➡️、李玉順教授👩⚖️、李青教授的主持;感謝業界各位專家的參與和支持🔒,給課題提出了很多可研究的目標和方向🐌!
最後👩🔬,吳永和研究員從理論性與實踐性、廣度性與深度性🕥👨🏿💼、平臺性與服務性😲🚶🏻♀️➡️、常態化與階段化🛌、本土化與國際化等5個方面給出一點思考與建議。借助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範研究”𓀐、上海市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等項目和平臺支持,項目的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教育技術分委員會等專家團隊的支持,以及教育信息化系統架構與標準🍐🪃、“人工智能+教育”生態系統構建及應用、教育大數據和學習分析領域等理論和研究支持🧙🏻♀️,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相關資料、前言科技產品應用、科技/教研項目展示機會🚬、優秀實踐案例發表或出版機會等相關技術和資源支持,深入推進研究聯盟區/校建設🦯🛼。通過長期常態化研究項目如專家講座🚭、學術論文、實驗校案例分享、研究報告、國家標準、藍皮書、提案、日報文章的學習🔠;推動聯盟區/校產出案例集、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加強過程性活動🫣、成果應用、課程建設、教研進修等聯盟實驗區/校的常態化研究項目。並給出項目組和項目研究聯盟區/校的下一步具體的工作計劃👎🏻、要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