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慶· 2021年名家講壇暨知名學者學術講座🧎‍♀️‍➡️:王慶節教授談“論海德格爾、康德與‘先驗想象力’批判的兩個起點”

發布時間🙇🏽‍♂️:2021-06-25瀏覽次數:501

2021622日,以線上會議的方式,EON4哲學系舉辦了第三十場“70周年校慶·2021名家講壇暨知名學者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澳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與宗教學系的王慶節教授👨🏼‍🏫,講座的主題為“論海德格爾、康德與‘先驗想象力’批判的兩個起點”🈚️。由EON4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盧盈華青年研究員司談,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的李章印教授🚣🏻‍♂️🏢、浙江省社科院政治學所的李旭教授與談。EON4哲學系系主任劉梁劍教授致歡迎辭。


  王慶節教授




EON4盧盈華👩🏼‍🦰🫦、EON4劉梁劍

由康德開啟的先驗想象力問題,在西方哲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關於康德想象力概念的解釋🕕,也一直被認為是康德哲學最模糊和晦澀的地帶之一。對於這個眾說紛紜的概念👨🏽‍⚕️👩🏿‍🍳,以及對於整個康德哲學,海德格爾給予了一個獨特、自洽的解說,他的視角是一種“超越論的/先驗的—現象學的”(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ical)視角🍙🐀。海氏的康德解釋在提出後便遭到許多反對🎴🤲🏼。究竟怎樣的解釋是正宗的康德解釋?新康德主義♒️、海德格爾還是別的?這是康德學術史上的一宗公案。

王慶節教授的基本結論是👨🏼‍🏭🎦,海德格解釋與傳統的康德學者的正統解釋的基本分歧,主要在於兩個起點上🤶🏽:1)康德的先驗想象力概念究竟是個人類學或心理學的概念🙅🏼‍♀️,還是說是個超越論的/先驗的概念?2)想象力在人的認知過程中、或對人的生存論分析中🙎🏻‍♀️,究竟起是中介作用,還是占據一個作為“共根”(common root)的“中央”地位?就先驗想象力的第一個方面而言,傳統的觀點將重點放在“想象力”概念上🥸🚣🏿‍♀️,而海德格爾則放在“先驗(能力)”上。就第二個方面而言,主流看法將想象力視作感性與知性的“中介”,海德格爾則將其視作作為二者的共同根基的“中央”👩🏼‍🎨。

       海德格爾的康德解釋是從對康德的想象力定義的分析出發的👩‍👩‍👧‍👧。康德在《實用人類學》(往後簡寫為“人類學”)和《純粹理性批判》(往後簡寫為“純批”)中給出了兩個表面上沒有區別的定義:想象力是這樣一種直觀能力🐕‍🦺,即當客體不在場時我們亦能直觀對象的能力🧑🏽‍🎨。海德格爾卻認為,在不同語境中🔕,這同一個定義表達了根本上不同的含義🟧。對於“人類學”中的想象力定義🤳🏿,海氏分析出了三對概念分殊👃🏻。首先,是想象力一般與生產性的想象力之間的張力🗞。康德的想象力定義將想象力視作一種具有“雙重形成”特征的能力👳🏼,它既是自發性的,又是接受性的。海氏認為,這種意義上的想象力既非局限於眼前事物的,又不可為所欲為(omnipotent)。第二,是生產性的想象力與再生性的想象力之分。前者有優先性,是源初的,後者則是衍生的。第三📖,是源生性的展現與創生性的直觀之別。前者是想象力的創造👶🏼,是人的創造,與神的從無到有的創生不同。

對表面上含義清楚的這個定義🙋🏽‍♂️,海氏指出了兩個問題🍆。一是背景問題🙍🏼。海氏認為,“人類學”主要是講靈魂問題,把想象力與其他認知機能👊🏼、靈魂能力等放在一起,是局限在經驗層面的。而“純批”則把想象力放在先驗演繹與先驗圖式兩部分中間👨🏽‍🌾,這是“純批”最核心的部分。“人類學”中的想象力屬於經驗科學範圍,不純粹的;“純批”則本於“超越論的條件或境域”,將想象力視作純粹的、先天的。想象力之“在先”又有存在與時間兩方面的意涵。有鑒於此,我們須從“純批”入手看待“人類學”,而非相反。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想象力的地位的,即之於知性和感性而言,想象力究竟是處在過渡性的“中間”還是根基性的“中央”🥴;這又可表達為“三元說”與“二分說”兩種闡釋方式👩‍👩‍👧。康德本人對想象力的定位是不自相一致的,這引發了長期爭論,延續至今🙅🏻‍♀️。有的學者認為🦵🏽👩🏽‍🏭,“純批”第一版持三元論(純粹直觀、純粹思維、想象力)🆚,第二版則持二分法😡。但實則第二版中也有很多康德保留三元說的文本證據。針對這一問題👨‍💼,可以有兩種選擇:1、取消先驗想象力🧜🏼‍♂️,令其附屬於知性或者感性。2、將想象力視作處在知性與感性當中的中介🤽🏿‍♂️。當代學者如PippinNikulin等皆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案是訴諸數學🧍🏻‍♂️。海德格爾則提供了在兩種選擇之外的方案🧑🏿‍⚕️。他的立場是一種“共根”說,即認為人類知識的兩個莖幹(知性與感性),都從同一個根基中生長出來,這一“共根”(common root)即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識之深深紮根的隱秘源泉,其超越論的力量並非“捆綁”的力量,而是源始統一的(originally unifying)力量🐦‍⬛。

山東大學李章印、浙江省社科院李旭

最後📽,王慶節教授就康德解釋的諸多分歧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分判究竟誰是“別子”誰是“正宗”並不特別重要🧝🏿‍♀️🔂。王陽明和朱熹關於《大學》的解釋至今仍爭論不休;但其實📢,他們的解釋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也都是有意義的解釋。同樣,我們做研究🧖🏼,不是要判教👉🏽,說誰是真的誰是假的🧵;而是要看到👶🏼🔈,作為經典的康德在不同的解釋那裏展現出來的不同面向⬅️。康德學界中許多針對海德格爾的反駁,其實並未認真對待對海氏的康德解釋🛗。海氏並非胡說八道,他的解釋出自他對康德十分細致的閱讀與分析,是有深厚的文本根據的。

王慶節教授的講座引發了熱烈的反響🧑🏿‍🍳,與談專家與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盧盈華提出兩個問題:1)果抹掉先驗想象力的直觀方面的特征,而只歸屬於知性,那麽感性和知性如何關聯起來?2)相對胡塞爾的解讀,海氏的康德解釋的優勢和特色在哪裏🈯️?李章印認為王教授對“中間”和“中央”的區分很好;他的問題是👨🏻‍💼:從作為“共根”的想象力那裏既然能“長出”其他兩種能力,那麽“長出來”是什麽意思?海氏是不是給出了一種一元說,即認為最終的源頭就只是想象力?李旭認為海德格爾的康德解釋是很有啟發性的🏉,但也有過渡闡釋之嫌。另外🏂,他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中與想象力相似的“神思”概念,不知是否能提供一個好的比較視野。王慶節教授一一回答了與談專家學者與旁聽學生的提問。在熱烈的氛圍中➾,本次講座完滿結束🧌。

 

圖文 | 雲天遙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