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 | 講 座 題 目 | 主講人姓名 | 主講人單位 | 開講時間 |
第23講 | 學術自由的理論基礎及其實際含義 | 林毓生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歷史系 | 2006.3.24 |
第24講 | 中國現代哲學的三個接著講 | 湯一介 | 北京大學哲學系 | 2006.4.18 |
第25講 | 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問題 | 余永定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2006.4.26 |
第26講 | 中美貿易赤字🐬🎚:問題、原因和影響 | 林桂軍 | 對外經貿大學 | 2006.5.12 |
第27講 | 快速節儉啟發式--現實環境下的決策與判斷 | 吉仁澤(Gerd Gigerenzer) | 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 | 2006.5.30 |
第28講 | 歷史為什麽是重要的? | 肯德爾・邁耶斯(Kendall. Myers)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研究院 | 2006.6.2 |
第29講 | 最新考古發現對古代研究的影響 | 李學勤 |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 | 2006.6.13 |
第30講 | 從歷史看人物:以漢武帝和朱元璋為例 | 許倬雲 | 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 | 2006.6.16 |
第31講 | 比較視野中的近代中國社會運動 | 裴宜理 | 美國哈佛大學 | 2006.6.20 |
第32講 | 全球化與大學 | 凱瑟琳・斯蒂姆森(Catharine R. Stimpson ) | 美國紐約大學文理研究生院 | 2006.6.28 |
第33講 | 實踐結構論初探――兼論兩種社會轉型觀的原則區別 | 鄭杭生 | 中國人民大學 | 2006.9.22 |
第34講 | 經濟發展為品牌農業提供資本--徹底改變發展戰略 | 藤田昌久(Masahisa Fujita) | 日本國立京都大學 | 2006.9.23 |
第35講 | 世界城市網絡中的上海🤾🏽、香港、臺北和北京:地位、趨勢和展望 | 彼特・泰勒(Peter.J. Taylor) | 英國拉夫堡大學地理系 | 2006.9.23 |
第36講 | 社會文化現代化選擇過程中的問題 | 奎納爾・希爾貝克(Gunnar Skirbekk) | 挪威卑爾根大學 | 2006.9.28 |
第37講 | 宗教與公民:亞洲現代經驗的比較 | 杜贊奇 (Prasenjit Duara) |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及東亞語言文明系 | 2006.12.19 |
第38講 | 並行、交叉與沖突:明清時期中西科技比較研究 | 本傑明・艾爾曼(Benjamin Elman)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和東亞系雙聘教授 | 2006.12.21 |
第39講 | 日本教師教育現狀與展望 | �|田�幣唬�Pr.Kajita Eiichi) | 日本兵庫教育大學 | 2006.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