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思勉午餐沙龍“匈人史及歐洲遊牧民族的活動模式”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召開,本次沙龍是“空間·權力·書寫”系列論壇的第八次活動🍂。歷史系的劉衍鋼老師做了報告,李磊老師主持講座🚣🏼♀️🚶➡️,歷史系的孟鐘捷🩳👐🏼、阮清華、朱明👨🏼🎓、劉敏、王燕和地學部孔翔等老師出席了活動🕵️。
劉衍鋼老師在報告中主要講了兩個問題。第一,厘清匈人活動的歷史過程🎂。匈人與文明世界交往的歷史總計不足百年,但現代人,特別是中國人對其充滿誤解。因此首先需要盡可能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礎對匈人史予以重建。第二,遊牧民族在歐洲的活動模式問題。以歐洲匈奴人為例,即便在匈奴人武力煊赫🙆🏻,一統歐洲草原的全盛時期🚵,他們也從未想過南下占領肥沃富庶的農耕文明區建立征服王朝🪗。實際上🤷🏽♂️,歐洲匈奴人從未對羅馬帝國的存在構成過實質性威脅💽。匈奴人如此,他們之前和之後的其他強大遊牧民族亦復如此,這些歐洲遊牧民族的最後宿命無一例外都是被歐洲農耕地區擊敗並降伏。相比之下🌴,亞洲諸文明區總是屈服於一波又一波的遊牧入侵者。
報告結束後,劉敏老師點評了報告,認為這個課題視角新穎🧜🏼,極具研究價值🫷。孟鐘捷、朱明等老師也提出了問題,大家一起交換了對歐亞遊牧民族歷史研究的最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