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孫關宏教授應邀來EON4平台作了題為“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的學術講座🧑⚕️🧊。該講座使我們對於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理念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政治學系多名老師出席了此次講座,講座由何明老師主持👁🗨。
孫關宏教授的講座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釋相關核心概念如“治理與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後現代化”“法治與依法治國”等。第二部分講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第三部分則談到了如何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首先,孫教授區分了“統治”與“治理”之間的差異,強調“治理”意味著“去中心化”🧄、“去國家化”👨🏻🏭🛴,實現“多元共治”👩🏽✈️。接著孫教授提出了衡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四個標準,包括“政治的現代化”“社會結構的現代化”“政治參與的擴大化”和“依法治理”。他還談到了理性官僚在依法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古今中外的政治實踐中👳🏽♂️,孫教授談到了“人治”與“法治”的區分。他還引用了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學者的政治思想,指出“法治”與“人治”是互斥的。中國歷史上“人治”的傳統根深蒂固,至今也未能根除。而“法治”就是要讓法律淩駕於權力之上,人要服從於法律的意誌而不是權力的意誌🦻。實現“法治”要特別註重遏製專製權力、遏製特權以及限製政府的自由裁量權。
如何理解“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孫教授指出這與我國家執政黨的能力建設一脈相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要關註公共權力運行的製度化👵、程序化問題,解決好國家四套機構班子的結構性問題,夯實公共權力運行的製度化基礎並且在實際的操作中註重“程序化”和“規範化”。在孫教授看來,實現“民主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措施🌍。“民主治理”意味著“多數裁決🏎、保護少數以及糾錯機製”。建立科學合理的糾錯機製對於實現“民主監督”“科學治理”意義重大👩🏼🦱。孫教授還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樹立和維護憲法權威、維護人民的主體地位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最後,孫教授談到了要把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他提出了關於“黨治”和“法治”之間一種新的關系模式,希望能逐步增加“法治”的比重🥁👨👨👦👦,實現“黨治”與“法治”的動態平衡。孫教授還就黨應當如何“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提問環節,同學們就“兩會期間民意缺失”“推動依法治國的有效措施”“黨紀與國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與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孫教授就各個問題給與了全面而細致的回應。最後➝🤶🏻,何明老師代表政治學系全體師生向孫關宏教授的講學表達了誠摯的敬意和感謝,由衷地希望以後孫教授能常到我系來講學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