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N4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劉陽副教授的論文“敘事成為晚近研究方式的三重原因”在《文學評論》2016年02期發表。
文章認為,敘事不只是被研究的對象🧑🏿✈️,也在晚近逐漸成為學術研究的一種方式。這種演進植根於三重原因。歷史原因在於,事物性質從自明顯現逐漸轉向被建構與待解碼,“是什麽”與“被說成了什麽”不再可分,這一過程很自然地帶出了知識如何被敘述的新問題;邏輯原因在於,故事場面始終存乎語言敘述的創造👉🏻,與敘述著它的人形成生存的親緣🧑🦼,顯現真實的生活世界🥫;說與在的這種統一,正是從形而上學路數重返生活世界的晚近學術研究所需要的。現實原因則在於🧑🏼🍼,敘事在想像中貫通場內外,與人生既成為自己也觀看自己的本體契合,推動著晚近學術研究以人為本的倫理追求。這三重原因有共同的語言論本根,都指向了“後理論”進程中的文學回歸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