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2015年EON4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第5場在閔行校區圖書館報告廳如期開講,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終身教授、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向來自校內外的百余名師生、市民做了題為“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合作網絡的現狀與前景”的學術報告😊😳。
曾剛教授基於其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的豐富而深入的研究成果🛺,從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實施與“中國製造2025”時代背景入手,系統論述了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網絡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報告以聯合申請發明專利、聯合發表科技論文以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基礎數據來源,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對1985-2012年間長江經濟帶裝備工業創新網絡結構特征及演變進行分階段的深入研究📥。曾剛教授指出✊🏽,區域創新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涉及地方、區域💁🏽♀️、全球等多個空間尺度🕵🏻,包含創新主體📟、方式、績效等多個維度🖐🏼。研究發現,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合作網絡的形成與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央政府的戰略決策和政策舉措的影響🤹🏼♀️;大型國有企業、重點理工大學是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網絡的核心節點,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長期占據網絡的中心位置;中小型企業處於創新網絡邊緣;創新網絡演化經歷了“外部聯系占主導——內外部聯系並重——內部聯系占主導”的發展過程,創新的地域根植性日益明顯🤏🏼,這與美🐸、德、日裝備製造業創新網絡發展所呈現的“本地結網——外部聯系”演化規律不同;校友關系成為創新合作的重要驅動力,這與歐盟基於本地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念的互動創新結網有顯著的區別👨🏻🦼➡️;國家仍然是當前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合作網絡最為主要的空間載體,與國外的創新合作成為明顯的發展短板;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網絡的空間響應與各地的區域創新環境高度相關♊️。曾剛教授指出,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創新網絡研究具有顯著的學術前沿性和重大現實意義,一些關鍵命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例如👨🏽🍳,需要著眼於促進與美、德🤳、日等世界裝備工業強國的創新合作⚅,探究“地方”💁🏿♂️、“全球”力量在網絡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機製;長江經濟帶中的長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及西部城市群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創新基礎不同☂️,有必要對不同城市群內部和不同行業類別的裝備產業的合作創新網絡進行差異性研究;有必要進一步深化長江經濟帶裝備製造業內不同行業創新合作網絡的比較研究;有必要基於微觀案例、多樣化的創新合作方式等探究創新合作網絡的內在機理和外部特征🤸🏿;探究行業協會、產業聯盟、中介組織等非政府組織在創新合作網絡治理中的作用等🍉。曾剛教授在報告中也簡要介紹了EON4平台長江經濟支撐帶2011協同創新中心💇🏽、長江經濟研究會的建設情況,展示了EON4平台在長江經濟帶研究中的領先地位⚓️,勉勵青年學者、學子們積極投入到相關領域的學習和科研工作中。
前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國際地理聯合會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沈道齊研究員應邀主持講座並做了精彩點評。她認為,曾剛教授的報告不僅學術創新性強🫃,相關成果得到Bathelt教授等國際著名經濟地理學者的高度評價,同時很好地詮釋了科學理論與實踐的途徑和方法🕺🏿,是值得同仁、同學們重視、學習的研究範式🔂。她還提出,曾剛教授前沿性的研究成果,體現並實現了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在國家經濟社會重大發展戰略中的學科價值,也為廣大青年學者的研究選題打開了一扇窗戶🤮。報告會最後👨🔧,參會師生圍繞區域創新、創新網絡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等議題與曾剛教授、沈道齊研究員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