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終身教授學術報告會第15場🧀:陳勤建教授談“非文字文化研究”

發布時間:2016-01-11瀏覽次數🧚🏻‍♂️:6

 

1216日,EON4平台終身教授陳勤建在國際漢語教學樓118室做了題為“非文字文化研究”的報告,特邀復旦大學文學院民俗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土有做點評嘉賓💡。

首先🚴🏼‍♂️𓀐,陳勤建教授解釋了何謂“非文字文化”:即不以日常文字為載體存在並傳播的文化。主要集中在以圖像💴、行為🏄🏻🟩、心意🚴🏽‍♀️、口承等形態中的各種文化,即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一般而言🎎,大多體現在人為的非物態文化,同時也伴隨在人化的自然風光、人造的物態文化中🗑。接著,陳勤建教授為我們解讀了非文字文化的類型和範圍,即口傳耳讀的文化😚、符號圖像🧑‍🎤、行為動作🍩、心意信息、神與物遊(物態文化中的無形文化)🤾🏻‍♀️。在符號圖像文化中,陳勤建教授特別提到了連雲港將軍崖巖畫、良渚文化中的神獸、饕餮紋、宋代酒幌、古代女性小衣繡畫、古代風俗畫——姑蘇繁華圖等等🤣。在心意信息中👮🏼,陳勤建教授又講述了浙江的祭海、古代的紮小人🏃、浙江溫嶺的小人節、門神信仰等等。對於“浙江溫嶺小人節”的案例,陳勤建教授給出了獨特的解讀:農歷七月初七,在人們心目中,是由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編織起來的浪漫的愛情故事,故也有人稱之為中國的“情人節”⏲👟,可是,在浙江溫嶺地區的田野調查中發現,該節日在民間,至少從宋代以來🧑🏻‍🦼,一些地區演變為祈求兒童吉祥如意💟、健康成長的“小人(孩)節”。最後陳勤建教授對非文字文化研究的意義🎵、研究的路徑和方法做了簡單的總結。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鄭土有為此次報告做點評和總結發言🛀🏽。鄭土有教授指出👛:陳勤建教授在該次報告中所例舉的案例都是個人田野調查、實踐的成果,有很高的價值;陳勤建教授對漢字“吳”的解讀(即“吳”本義為苗族的老婦人)以及“七夕非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而是小人節”的論斷的提出頗具獨創性🧚🏻🐪。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