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午,“思勉午餐沙龍”第88講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沙龍邀請到在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工作,並為亞際書院出版中心負責人及《人間思想》集刊編輯的唐曉林老師,作了題為“1985:重新現代還是再次前衛”的報告。沙龍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春田老師主持🚚。中文系魏泉老師,以及來自校內外各院系的同學一起參加了本次沙龍🤟🏼。
講座伊始🧘🏼♀️,唐老師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指出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藝術界蓬勃而出一個新現象,那就是後來為人所廣泛論述的“85新潮”。西方多種思想潮流在彼時大規模湧入中國藝術界🥶,現實主義思想逐漸式微🫲🏿。這一時期藝術領域的活躍現象,促使相關的藝術家和研究者🈳,將之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現代主義藝術潮流相聯系👨🏻🦯➡️,看作為重新掀起一次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認為是一場“人文前衛”。
然而,唐老師透過對相關老藝術家的采訪𓀓,以及廣泛的史料閱讀(特別是“85新潮”前後浙江美院的答辯記錄)©️🆕,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在唐老師看來✬,面對彼時社會情境和文化思想的劇烈變化,中國幾個世代的藝術家,實際上各有不同的思想認識,各自開展著多種多樣的藝術實踐。統一而同質化的“85新潮”,乃是不顧歷史事實和歷史情境的簡化,拋開了彼時諸多藝術家的多樣藝術實踐👨🏼🦱。從而,在一個由後往前看的視野中,需要重新評估“85新潮”,特別是隱匿於一般敘事下的復雜歷史面貌🧑🏻🦽➡️🛷。
在主題報告結束後,張春田老師作了總結,魏泉老師以及在場的同學也根據報告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形成了精彩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