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澤涵談“‘二二八’事件與當代臺灣政治、經濟和社會之變遷”

發布時間:2016-04-26瀏覽次數:21

  

413日下午,臺灣學者賴澤涵教授應邀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二二八’事件與當代臺灣政治、經濟和社會之變遷”的學術報告。本次講座由歷史學系主任王東教授主持🧑🏼‍🏭。歷史學系李孝遷教授、王應憲副教授和部分碩🙍🏽、博士研究生聆聽了報告👩🏿。

講座伊始,賴澤涵教授介紹了臺灣學界關於“二二八”事件研究發展的五個不同階段,分別為“禁忌時期”⚈、“‘二二八’事件平反時期”😍👼🏻、“政府主導時期”🤫、“研究蓬勃發展時期”、“學術研究時期”等。他認為發生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關於臺灣的一個悲劇性的重大歷史事件🤹‍♂️。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關於“二二八”事件的研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對於臺灣當代政治演進🙏🏿、經濟轉型🦹‍♂️、文化流變等層面均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隨後,賴教授從“二二八”事件爆發前的臺灣社會、“二二八”事件的綜合分析及未解問題、“二二八”事件對臺灣社會的影響、意識形態與“二二八”事件研究🤵‍♂️、“二二八”事件以來的臺灣政治與社會文化等方面🕸,全面梳理與解析了“二二八”事件錯綜復雜的原因與影響🧑🏼‍💻。他指出🧑🏼‍🦳,南京國民政府在光復臺灣後由於製度設計不當🔯🫒、過度控製經濟引起商民不便、清查日產中的不公正作風🦀🐥、接收臺灣軍隊紀律渙散等方面原因綜合促成了“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這一事件影響深遠,造成臺灣當今社會崇尚自由缺乏理性思維、司法公正性常被質疑、對弱勢與新族群的缺乏關懷等方面的問題🧒🏼。針對因意識形態而導致關於“二二八”事件研究眾說紛紜的現象,賴教授認為,以意識形態研究“二二八”事件會使事情復雜化,難以建立客觀研究。歷史研究者應據史料分析歸納,去掉主觀主見,才能有客觀的觀點♾。

在講座最後,賴教授向聆聽講座的青年學生提出希望,他指出🚻,歷史研究要特別講求證據,要審慎考察每個歷史事件,不該預設立場或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有的只是對史實的好奇👸🏼、對學問的興趣。作為學者,應該要無所求,尤其在執筆撰寫歷史,要完全脫離個人情緒,“公平、公開、公正”是不二法則。學術研究應擺脫意識形態👰🏻‍♀️,以求真的態度挖掘史料,客觀的詮釋。他勉勵大家朝“二二八學”的建立而努力。

大家會後與賴教授進行了熱烈的學術交流🙅🏿。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