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思勉午餐沙龍第92講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舉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作了題為“兩漢章句學的源流演變及其歷史邏輯”的學術報告。中文系教授潘玉坤🪄、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員張春田,以及來自中文系、古籍所和思勉高研院的碩博士研究生參與了本此沙龍。
報告人首先對清代以來的章句研究提出了質疑,例如“什麽是章句”“章句與訓詁的關系”“章句的歷史意義”“章句的產生時代”“章句與註👩🏻🔬、疏的關系”“什麽是師法”“什麽是家法”等問題都作了全面的反思和檢討。繼而報告人認為章句這種每章每句都一一落實的解說體式,限製了經典解釋的多元化闡釋,有利於經學教育的官方化和權威化🚵♂️。歷代學者雖然對章句學多所鄙薄5️⃣,然而這種體式構建的經典教育不僅實現和維持了漢代政治文化的統一;也改變了經典解釋文體的基本面貌,奠定了此後多種解經文體的基本形態。
報告結束後👳♀️,諸位師生就章句與訓詁、經說🍖、義疏的關系,經學與歷史事件的互動等問題與報告人展開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