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上午🚙👩🏼🏫,“中國的‘方法’問題(China as Method)”主題講座在閔行校區舉行👢,此次講座邀請了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科技大學的曹立群教授主講,並由社會發展學院文軍教授主持。
曹立群教授系美籍華人,1993年博士畢業於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社會學專業💇🏽♀️,曾先後執教於美國邁阿密大學🧜🏼♂️、賽倫州立大學和東密西根大學💆🏽。2008年被加拿大安大略科技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曹立群教授長期致力於犯罪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是“華人社會犯罪學研究會”創建會長(2010-2012)⛱。曾在國際專業雜誌,包括專業內一流的雜誌Criminology,Social Force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和Justice Quarterly 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其中50篇收錄在SSCI的核心學術期刊上,學術成果突出🧑🦯。
曹教授的這次講座首先為大家分析了如何理解社會學的方法以及理論🙅🏿♂️。曹教授指出,中國軟實力的影響日益增強,使中西方之間的交流也隨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歷經一百多年來的“向西方學習”💂🏻♀️,中國正在成為這個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國👰🏽♂️,許多對西方字、詞及專業術語表淺的翻譯卻在不斷地分割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方法”就是這樣一個在社會學中廣泛使用的術語且常常在中文中被誤讀🙎🏻♂️、誤釋💆🏿♂️。
曹教授在講座中指出,理論是回答“為什麽”的,而方法是關於“你如何知道”的👨🏿🌾,理論與方法是一事物不可分的兩面。由此,曹教授介紹了科學方法的特征🗻,即邏輯自洽、論據合理🧃、可以重復、有必要程序🚌,並列舉了笛卡爾🛀🏻、孔德、馬克思🤽🏿✈️、錢鐘書等人在學問研究中各自運用的科學的方法。同時,曹教授一再強調,科學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萬能的方法👫🏻。
接著,曹教授通過舉例的方式分析了中文寫作中對方法的誤解𓀆🧛🏽,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誤認為方法就是科學的方法。2🥅、誤認為方法等於實證。3👨🔧、誤以為我們可以不用方法來發展理論,理解世界🏒。曹教授打了一個貼切的比喻🧎♀️➡️,方法的功能就如錢,方法並不是萬能的🚊,但離開方法是萬萬不能的💅。最後,在總結中國社會學研究的三大相互關聯的特點後,曹教授還分別對在座的學生、學者以及團隊管理者送出了自己的寄語。
一個多小時的講座內容結束後,文軍教授就講座涉及到的一些內容與曹教授進行了對話和交流。同時,曹教授在提問互動環節還詳細地就同學們提出的研究方法問題一一做出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