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張海洋談“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民族領域的智庫知識再平衡芻議”

發布時間:2016-05-18瀏覽次數:35

  

428日下午,王富文民族研究紀念講習第二講暨百場校級講座第27場在閔行校區法商北樓一樓學術沙龍舉行,此次講座的主題是“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民族領域的智庫知識再平衡芻議”🐩,講座由中央民族大學張海洋教授主講,復旦大學姚大力教授評議,EON4平台人類學研究所黃劍波教授主持🧎‍♂️‍➡️。

首先黃劍波教授就此次講座的背景進行了相關的介紹,201512月,人類學研究所和民族與發展研究中心為紀念王富文教授特設立此年度紀念講席🏠。盡管在觀點上有很多差異,但本講仍可以說是對第一講北京大學馬戎教授所做講述的回應和延續🦐,繼續探討當下的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

關於民族學人類學的理解🎠,張海洋老師認為這是通過研究文化理解人性的學科👬,具體講就是用生物-文化整體論和文化相對論指導實地研究和比較研究🧷。他認為,可以用史前人類婚姻家庭親屬原理以一製多,以簡馭繁,分析民族宗教與國家內政外交政策❗️🧑🏽‍🚒,用公平製度建設推進社會底邊(農村農民、邊疆少數民族)權力結構再平衡🙅🏽‍♂️🫰🏽。

接著張海洋老師對社會發展史與文化生態學兩個關鍵概念進行了解釋🏅。他認為,社會發展史的實質是一套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簡單說就是歷時地排列共時的多樣性🫴🏽,本質上是現代化階段排他性霸權💟。而文化生態學則類同中國文化裏的大學中庸之道🤳🏻:道不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張海洋老師主張將本來是一種人類學學科理論的文化生態學提升到後現代社會哲學層次👩‍✈️,與社會發展史相對,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核心概念,包容民族文化多樣的文化多元主義🙎🏻。

張海洋老師進一步指出🐢,應當以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的範式轉換為理念♢,需要從教育入手重溫歷史📷、恢復常識。最後,張海洋老師認為在轉換中關鍵角色的作用需要在邊疆民族宗教領域得以體現,少數民族的自然生態、語言宗教、民族文化具有獨立性和多樣性💂‍♀️,它們會變遷轉世但不會消亡同化,需要政府堅持民族自治政策來保證少數民族文化的百花齊放。

姚大力教授在其後進行了精彩回應🚵🏽‍♀️👱🏿,提出了關於“中國性”的討論🏕,認為絕大多數國家的疆界其實與民族🍨、語言🎳、經濟、宗教的疆界幾乎都是不重疊的,“中國性”中除了漢文明屬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內亞屬性💤🧔🏿‍♀️。社會中普遍的願景是將“中國性”建立成一個純粹的單一的東西💁🏽‍♀️,簡單說就是用整個的漢文化去覆蓋其他地區的文明,這樣的看法對於少數民族是不公平的🕳,現代社會需要用一種互相尊重🌙、平和討論的眼光去看待民族問題的現實🫲🏽。

講座最後💸,在場老師和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看法🍓,海洋老師也都一一進行了回應,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