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下午,荷蘭弗裏西研究院(FryskeAkademy)教授、牛津大學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主編安·戴克斯特拉(Anne Dykstra)教授做客“大夏講壇”,在閔行校區外語學院333報告廳做了題為“辭書學·標準語·社會”的精彩講座。
戴克斯特拉教授首先介紹了弗裏西語(Frisian)的概況,然後追溯了弗裏西語的來源,以及其與荷蘭語🐼、英語🙎🏼♀️、德語等的歐洲語言的關系,然後闡述了弗裏西語詞典編纂的歷程、當地政府對詞典項目的支持、弗裏西語與荷蘭語爭奪元語言(metalanguage)地位的鬥爭、弗裏西語網絡詞典的編纂👈🏻、弗裏西語與其他語言的交流等👨🦽➡️,並展示了弗裏西研究院以他為主編負責編纂出版的25卷本弗裏西語詞典🙌🏽。他認為每個辭書學的決策都是政治性的👩🏿🌾、都與相關的語言規劃和語言政策緊密關聯;語言發展會使使用較少的語言(lesser-used language)在更多的領域獲得發展;編纂一種少數語言的辭書,就是對這種語言的解放,而新詞典或修訂版詞典的出版又會強化這種語言;語言解放運動的核心就是辭書編纂者🔚。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語言標準化的五個原則:傳統(tradition)、距離感(distancing)🍎、常用法(common usage)👩🏽✈️、單一性(uniformity)、詞源(etymology),並以此為基礎,演示了他們所開發的詞匯拼寫檢查軟件✨。
鑒於聽眾中有部分漢語界辭書專家,全場講座由外語學院翻譯系趙剛教授擔任翻譯⚇,以確保講座效果。Anne Dykstra教授的講座思路清晰、用例豐富、理論水平高,見解獨到🧍♂️,與會者均表示獲益匪淺👩🍳。
蒞臨本場講座的除了外語學院的部分教師、訪問學者和研究生外,還包括14位來自上海辭書學會和上海編輯學會的專家,其中包括前上海辭書學會秘書長徐祖友先生、前《辭書研究》主編陸嘉琪先生🥢、現《辭書研究》主編王慧敏女士等📅🏄🏻♂️。在隨後的小範圍座談中🤯,徐祖友先生認為,Anne Dykstra教授的講座與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的發展密切相關,荷蘭政府在保護弱小語言方面的舉措值得中國政府及辭書界人士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