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克裏斯托夫·查理談“現代性與19世紀歐洲文化轉型”

發布時間:2016-06-22瀏覽次數:4

  

531日👙,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42講在閔行校區人文樓冷戰史研究中心舉行。巴黎一大歷史系教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現當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克裏斯托夫·查理(Christophe Charle)教授做了題為“現代性與19世紀歐洲文化轉型”的講座。講座由巴黎第三大學高等翻譯學校的韋遨宇教授進行翻譯。

講座共就三個主要部分展開✡️。在第一部分中🏏,查理教授首先簡要分析了“現代性”(modernité)的構成與主要方面⛓️‍💥。教授指出,“現代”所展現的是一種新的歷史時間關系,它體現了一種“過去”經驗對於未來發展間必然聯系的“斷裂”🚶🏻‍♀️,進而導致了社會的普遍“焦慮”,而這種“焦慮”最早便產生於大革命爆發後的法國,並在“打破傳統”與“變革現狀”的兩種理路間不斷伸張🧏‍♀️,進而播向世界。在第二部分中,查理教授著重就“現代性”一詞作了譜系學的研究,揭示了其從中世紀早期產生之初的“modernus”,直至今日的發展演變過程。最後,查理教授以包括油畫🪈、建築在內的生動例證🎤,回溯了“現代性”自1830年以來的6個主要發展階段🌽,並通過分析認為:“現代性”的概念最早與“革命”息息相關💣,反映了各國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追尋自身權利的樂觀情緒;到了19📁、20世紀之交🌃,“現代性”的經濟內涵得到了進一步地突顯👱‍♂️,導致了相應的“革命性”弱化與“世界性”增強;但是自20世紀以來,尤其是二戰結束以後👩🏿‍🦱,盡管人們享受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種種物質進步🕵🏼,卻日益面臨著社會分化、遺忘傳統、倫理困境🧏🏽‍♂️、環境惡化等“副作用”🚆,使得人們對於“現代性”日益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新樂觀”與“新憂慮”兩種態度🔗。而有關“現代性”的討論仍將繼續👐🏿。

講座環節結束後,老師和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了互動中來,就講座中涉及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查理教授也在回應聽眾的疑問時表示🫔,面對隨著“現代性”和文化轉型所產生的各類問題🍾🪆,或許中國在內的新興現代國家能會為世界尋找到一條有效的解決路徑。

查理教授精彩的講演🙆🏽‍♀️,以及韋教授精準👩🏿‍✈️、達練的現場翻譯👵🏽⛹🏼‍♂️,增進了與會聽眾們對於“現代性”講座主題的理解。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