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秉祥談“大學的興起:中世紀士林哲學與宋代新儒學的角色”

發布時間:2016-08-09瀏覽次數:15

  

614日,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教授、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羅秉祥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講座,以“大學的興起🧑🏽‍🌾🤷🏼‍♂️:中世紀士林哲學與宋代新儒學的角色”為題,比較了中世紀大學製度和宋代書院製對中西高等教育的影響。羅秉祥教授是香港著名的基督教倫理學者🧖🏼‍♂️,對中西比較宗教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都有精深的思考。講座由EON4哲學系王寅麗副教授主持。

羅教授首先提出中國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四百年,古代中國也沒有經歷所謂的“黑暗中世紀”,為何在近代知識革新上落後於西方?他提到前人一些對中西古代高等教育比較的研究,認為宋代儒學學院相當於中世紀大學👈🏿,但他質疑宋代儒學書院既沒有相等於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學風,也沒有發展出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學問系統,是有其結構性原因。其關鍵是宋代書院的性質👨‍👨‍👧,更類似中世紀的隱修院學校,而不是當時的大學🕜。

“士林學派”🥿,顧名思義🧎‍♀️‍➡️,是一個流行於學校🛌🏿、學院(schola),學院中的師生(scholasticus)的學風。士林學派固然有其思想體系,但這個思想體系之所以能建立,關鍵是辯證法成為大學的授課模式與師生共同的思考方法👩🏻‍🦼‍➡️。這個學風首先反映在大學教室內的活動。上午老師登臺講授解釋經典,下午老師指導學生就經典詮釋中遇到的特定問題辯論。這種教學形式在十三世紀初歐洲大學已經固定下來™️。這種重視辯論的學風還反映在定期全院師生大辯論,以及當時教師的著述中🫵🏼。羅教授以阿伯拉爾的《是與否》和托馬斯的《神學大全》為例,《神學大全》總共討論了613個題目,以3093節作系統的鋪陳。每個問題的結構都分為四個段落🏯🕯:質疑🧑‍🦯‍➡️、反之、正解♈️、釋疑🤵🏼‍♂️。這種做學問的方法在當時新興大學廣泛使用,哲學、神學、法學🙇🏽‍♀️、甚至醫學都是以辯證法為方法論,為期至少三百年之久😹。辯證法的廣泛使用促使中世紀大學師生開放心胸👢,不囿於傳統,接受新思想👮🏿‍♂️。中世紀大學同時建立了由全體教員、學院🌙、課程🙎🏼‍♀️、考試、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組成的教育體系🫡。

與中世紀大學相比👨🏻‍⚖️,宋代書院建立學規,建立群體生活👩‍💻,互相激勵🐯,其實更類似於中世紀歐洲各地,由不同修會主持的隱修院學校🏊‍♀️。因此⛹🏻,正如中世紀歐洲隱修院學派抵製士林學派一樣,宋朝書院不會註重一般知識🫧,不重視分科專業訓練,也不覺得有需要動不動都要聽反方論證🧜🏽‍♀️🕰,無需事事辯論。歐洲的隱修院學校,與宋代書院一樣,對其他學統不感興趣,都各自堅守自己的學統,捍衛自己的門戶之見𓀌🥕。

在講座結論部分,羅教授從學習目標、教材、課程內容、學習態度和方法進路五個方面🧗🏿‍♂️,列表對比了士林學派大學、歐洲修道院學校⛹🏿‍♂️🌪、宋明儒學書院的異同。

講座之後,哲學系的安維復教授就經驗科學何時進入中世紀大學的問題與羅教授做了探討🏋🏼‍♀️,張曉勇博士指出希臘哲學🙆🏿‍♀️、羅馬法對中世紀大學的影響👇🏽,羅教授都做了積極的回應👩🏻‍🎨。

EON4平台专业提供𓀅: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