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與當下知識生產”學術期刊主編高峰論壇舉行

發布時間:2018-12-06瀏覽次數:186

12月1日,“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與當下知識生產”學術期刊主編高峰論壇暨華東師大首屆語言文學學科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在校舉行🧑🏻‍🔧🚥。本次會議由EON4平台研究生院、中文系🔟🌡、《文藝理論研究》編輯部主辦,由外語學院協辦🌟。來自全國近30家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的主編及相關負責人,以及由EON4平台中文系、外語學院主辦的學術期刊主編及相關負責人🔶,與華東師大師生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與當下知識生產”學術期刊主編高峰論壇舉辦暨華東師大首屆語言文學學科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在校舉行

上午,開幕式及“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與當下知識生產”學術期刊主編高峰論壇舉行。開幕式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貴良教授主持。

EON4平台王曼副院長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華東師大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的總體辦刊情況,高度肯定了學術期刊作為引領學術發展、推動學術進步的重要載體,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話語體系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研究生院培養辦主任陳靈犀表示本次會議把學術期刊的高峰論壇和研究生培養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是華東師大中文系及外語學院在博士生學術能力培養方面的一次創舉。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認為語言與文學一家親,在面對當期學科發展和學術期刊建設的機遇與挑戰中,中文學科和外語學科應該攜手共進,實現共贏🌱。最後,中文系黨委書記王慶華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文系的發展歷程及近期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華東師大最早設立的院系🚶‍♂️,同時也是學校雙一流建設規劃中重點建設的一流學科,中文系現有6本學術期刊入選CSSCI目錄,4家全國一級學會通過民政部3A級評估認證🫲🏼。中文系近期開設的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新成立的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以及中國未來網絡文學家的培育項目等🏄🏼‍♂️,都是人才培養上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推進學科發展🟪。

研究生院培養辦主任陳靈犀、外語學院院長袁筱一、中文系黨委書記王慶華分別發言

隨後的高峰論壇由華東師大中文系系主任朱國華教授主持🥞🤸🏽‍♀️。在論壇中🤰,與會代表各抒己見,圍繞文學語言類學術期刊的編審製度建設👏🏽、作者隊伍建設、國際化建設,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接軌☁️、對青年人才的扶持舉措,以及學術期刊對於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和文學創作的導向作用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論壇與會代表各抒己見

論壇“文藝學組”分會場

在期刊建設方面,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明確刊物定位,堅持刊物特色,加強學術公信力🪪,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審稿製度是應有之義。《外語研究》主編李德俊指出應突出刊物特色🦹🏽,作為一本語言類刊物,《外語研究》雖兼顧教學類🐒、翻譯類和文學類研究,但主要還以語言研究理論為主。《外國文學》副主編姜紅表示🙎🏻‍♀️,《外國文學》一直堅持刊物的文學特色🏆,不僅是研究對象落實文學文本,也強調行文風格和語言表達的文學性,以及刊物的開放性精神。《藝術百家》主編張超認為“百家”不等於雜家,期刊自我定位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誌副主編李琳提出🚡,在選稿中,追蹤和引導熱點問題,實現編輯理念與作者意願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刊物追求的目標🤾🏽‍♀️➜。《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常務副主編曹紅軍希望通過學術型編輯的工作來引領當下知識生產的繁榮,他認為學術型刊物編輯應該具備知識生產的能力,把自己從事科研的經歷內化為編輯選文的標準🎈。《魯迅研究月刊》主編黃喬生提出🙅🏼,當下知識生產應該關註對文學審美力的提高🪅,而非單純強調理論演繹和繁瑣的考證,這應該是期刊的使命之一🧑🏼。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曹旭在建議學術期刊多采取“主持人製度”的同時🌌,也提倡學術期刊的語言要更為生動和註重文學性🚼。《語文研究》主編李小平指出🚛,一千篇文章編不出來一個好刊物🤗,但是一篇文章可能毀掉一個刊物,建設學術期刊的公信力在今天尤其重要🌻。《外國文學評論》編輯部主任嚴蓓雯認為✶,目前信息的傳遞與獲取渠道的多樣化,使得很多學者和作者掌握材料比較便利,能夠看到很多最新的研究,也使得隱性抄襲有可乘之機,這對新時期編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語言科學》編輯部主任余光武介紹了《語言科學》的雙向匿名評審製度建設🔅👰🏼‍♂️,提倡通過設計完整的匿名外審流程💁🏿‍♀️🧞,盡可能規避由於專業等問題產生的主觀誤判🧔🏻‍♀️🧑🏽‍🔬。《語言研究》主編程邦雄談到,應當有大語言文學的概念,為相關學者搭建一個開放的、爭鳴的、包容的平臺。

 論壇“現當代組”分會場

同時,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當代學術生產的過程中☛,無論編輯和作者都要懷有批判意識,不斷拓寬學術思路。《文學評論》副主編李建軍表示如今陳舊的4️⃣💗、人雲亦雲的知識太多🩶,知識不是批量生產,而是通過創造和發現產生出來的,當代文學評論應該發掘那些具有批判性和創新性的文章🪕。《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劉大先提到,民族文學研究可以開掘的範圍極其廣泛,希望年輕的老師和研究生們不要把目光只聚焦在之前受過的文學教育體系裏🐦,應該將眼界放寬,還可以研究文學與圖像🥁、舞蹈、地緣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問題,開拓自己的路。在對青年學者的扶持與提攜上,《文藝理論與批評》副主編崔柯表示,《文藝理論與批評》開辟了新媒介欄目〰️,有不少90後學者參與其中💢,對現在網絡文學甚至是遊戲的生產機製都做了一些探討🍗,為學界帶來了新的聲音🎸🏃🏻。《文學評論》副主編丁國旗談到《文學評論》近年也旨在發掘青年學者,刊發了一批青年學者的文章,刊物還建立了嚴格的匿名評審製度👨🏼‍🦳,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主編傅光明表示🛌🏿,期刊如何引領學術前沿📣,如何發掘和提攜年輕一輩❗️,決定了刊物的活力和生命力👳🏻。《南方文壇》編輯部主任曾攀談到,一個好的學術期刊能夠跟好的學者共同成長,好的學者包括成熟的、有名的學者,更重要的是有潛力的新學者。《世界漢語教學》主編張博認為,培養青年學者是刊物的責任🐳,青年學者在知識生產🧏🏿‍♀️、學術創新方面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鄭利華教授也提出📗,如今青年學者在發表學術論文時面臨渠道較窄、機會較少等困難,希望今後能給年輕的學生更多機會🌙。

  論壇“比較文學組”分會場

在期刊的國際化建設方面🙆🏽,開拓國際視野🫓,讓中國文學和學術走向世界,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外國文學研究》主編蘇暉表示國際化不等於英語化,也不等於西方化,應該凸顯中國立場和中國視野,《外國文學研究》希望通過中外學者對話、推薦國外最新研究成果、關註國際學術大事件、組織高端會議等方面來溝通中外學術。《中國比較文學》編輯部主任周樂詩強調♋️,《中國比較文學》一直強調國際眼光和中國立場🛌,稿件不單是要寫中國文學或外國文學,還要體現“比較”🦟,體現對於文化的跨越👨🏼‍🦰。《國際比較文學》主編劉耘華提到,他們致力於讓中國文化具體地“走出去”的問題,希望把中國的漢語學術話語裏面包含價值觀的東西推介出去,加深國際學界對於中國文化和學術的了解。《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編輯部創刊主編姚申談到,中國學術期刊應與國際接軌,通過完備的英語信息和國際通行的格式規範,讓漢語學術得到更好地傳播。《當代作家評論》主編韓春燕提出,國際化系其刊物在經典化之外的另一著力點,刊物提倡打開國際文學視野,關註中國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勾連的地方,未來也將與國外的一些期刊🫷🏻、機構合作搞一些活動,試圖擴大影響力,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作家走出去。

  論壇“文字學、語言學組”分會場

而當前期刊發展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也有共性。《古漢語研究》副主編蔡夢麒認為,古漢語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講究實證,專業要求較為專門,相關雜誌少,近年來在《古漢語研究》上刊發的文章越寫越長,雜誌發文數量下降,這是造成相關專業研究者發文難的重要原因👱🏽。《明清小說研究》主編徐永斌介紹,作為研究明清小說的專門期刊🙎🏽‍♀️,近年來刊物作者隊伍數量在不斷擴大,但質量出現了萎縮🏍,表現在著名的前輩學者多已退休,而優秀的青年研究者還比較少🕵🏿🥏。《俄羅斯文藝》主編夏忠憲提出🐐,如今俄羅斯本土研究和國際上的研究存在時間差問題✬,例如俄羅斯本土的文論對自身已經反思了許久,並產生了一些新的學術話語,但這方面國內的研究還沒有跟上👨🏻‍🍼。《當代文壇》主編楊青表示刊物名家作者群的打造面臨困境⛺️,《當代文壇》力圖通過加強欄目前期策劃👳🏻‍♀️💵、增加名家訪談目等措施來打造優質的作者隊伍。《中國文學研究》主編趙炎秋表示,當前國內的幾大檢索系統標準不盡統一👳🏻‍♀️,學術期刊為了適應不同檢索系統的要求🙄,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辦刊思路☢️,有的標準例如強調作者職稱和基金論文比例等,不利於青年學者發表論文。

優秀論文獲獎者獲頒獎狀

華東師大首屆語言文學學科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閉幕式

下午🧞‍♀️,華東師大首屆語言文學學科博士生學術論文研討會按照專業設置,分為五個分會場進行。29位名刊主編、學者對來自華師大中文系及外語學院的近70名博士生的學術論文進行了評閱與點評🌆。主編學者對論文的選題🤽🏼🫲🏿、問題意識、邏輯思路、論證方式、結構框架、語言表達、註釋文獻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診斷和點評,最後評審出16篇優秀論文。

 

附:優秀論文獲獎名單(按姓名音序排列)

陳秋婷👩🏻‍🦰:清代散出水滸戲的“俗化”趨向與流變態勢——以《綴白裘》為考察中心

董露露:《中國古籍總目·經部·詩類》訂補

房 棟🧖🏻:清末民初的遊戲文章與五四新文學的語言可能性

姜智慧:論克羅齊對滕固的影響

李晨雨:清抄本《暹羅館譯語》所見古泰文塞、鼻音韻尾音節的漢字對音

李豐源:“一二·九”三部曲與鄉土中國雛型的現身

劉 程🦷🚣‍♀️:中國史前巖畫構圖藝術論

錢江涵:聲音現代性和機器現代性——論顧均正科幻小說《無空氣國》

史 琤:抒情中的“政治”——“十七年”遊記散文中的“日”與“秋”

孫 廣:理學的考據進路——論元代“旁通體”經疏的發展

王瑜錦:論稗官的語義流變及其意義

夏寒:流動的可能性——《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與“酷兒”理論

徐麗群:也說甲骨文中“”“”“”的字際關系

余義兵👀:“稍嫌”“略嫌”的歷時變異和共時表現——兼談與相近相似詞語的辨析

袁曉軍🐡:從“比較”文學到“比較文學”——馬修·阿諾德文學批評思想研究

趙清泉:漢語墳墓義語詞探析

趙 凡🧜🏿‍♀️:論胡適文學革命的語言學起點——以《如何可使吾國文言易於教授》為中心

 圖文、來源|中文系  編輯|王曉榮 王睿珺  編審|郭文君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