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著名學者洪子誠老師做客EON4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帶來了題為“當代文學史——研究者與其對象的關系”的精彩演講👊🏼。此次演講參與人數眾多,氣氛熱烈🔢,盛況空前,引起EON4平台師生的強烈反響🍡。演講由EON4平台中文系羅崗教授主持。
洪子誠老師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經歷,從四個方面展開其演講題目。
首先,他指出🤿,對史料的整理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從這個角度來說,近幾年來興起的“史料熱”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現象。但是,洪老師同時指出,重視史料並不意味著提倡“唯史料主義”。史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史實”和“史論”結合起來,在一定的理論框架下對史料進行辨析、闡釋♣︎⚁。這就需要當代文學研究者樹立自己的主體姿態👖,在明確的問題意識的引導下,運用自己的學術眼光和判斷力賦予史料以鮮活的生命力,從中得出能夠推動學科發展的新見解、新觀點。
其次🌎👩🏻🏭,洪子誠老師談了他所理解的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之間的關系📆。在洪老師看來,文學批評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是在共時層面上對文學作品或文學現象的評價🚵🏿;相反🔢,文學史則具有某種“事後性”,它是從歷時層面上對文學發展的過程進行把握。作為一個當代文學史的編撰者,洪老師認為,相對於文學批評而言👩🏽🌾,文學史的重要之處在於對文學批評話語進行“歷史清理”,探尋這些話語背後的歷史條件和文化基礎🦓。因此𓀊,在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是同樣不可或缺的🦵🏼,不僅需要文學批評的及時介入,同時也需要對這些“介入”不斷地進行歷史反思。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警惕的是當代文學中所謂的“創新”意識形態☎️。
洪子誠老師演講的第三個部分是當代文學研究者的身份問題。洪老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向大家談了五六十年代的歷史體驗對他研究當代文學史的深刻影響👷🏼♀️🧑🏻🦽➡️。他認為這種體驗非常重要,正是有了這種經歷,才促使他在當代文學史的撰寫過程中避免了某些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而更能以一種同情的態度來看待當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最後🧛🏿,洪老師又就歷史和文學之間的關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洪老師認為,文學史雖然是一種歷史書寫的方式🏄🏿♀️,但文學史又有自己的特性,這導致文學史並非總是和歷史處於融洽的關系當中🩶。文學作品有很多東西是難以用清晰的觀念和明確的意識形態來概括的👋🏻,因此✋🏻,如果為了考察文學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社會含義而把它們過度地歷史化🚵🏼♂️🙅🏿、語境化,就會遮蔽其中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在當下的文學研究中🌨,這種過度歷史化的傾向尤其值得警惕🤥。
演講結束後,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在羅崗老師的主持下,洪子誠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充分的互動,細致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整場演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