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終身教授報告會第6場:陳勤建談“開拓民俗軟控力🤕,增強當代社會治理”

發布時間:2016-10-18瀏覽次數:24

  

1012日下午🫰,終身教授陳勤建學術報告會在對外漢語學院國際漢語教學樓118舉行🕺🏽🧑🏼。報告會由對外漢語學院副院長葉軍教授主持,由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俗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葉濤教授擔任點評嘉賓。

內容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民俗在社會管理中的功能。這一部分陳教授對民俗做了深刻的闡釋,指出民俗是人類社會中獨特的文化意識形態,一種普遍的基礎文化𓀘。從意識層面來講👩🏻‍🎓🏄🏼‍♂️,民俗是根基性的人類文化;從社會層面來講,民俗是民眾傳承性文化生活相。二、民俗在社會中的治理能力💃🏽。陳教授指出民俗是一種不成文法的規矩👩🏽‍🦳♛,這是其內在的結構形態🌕。民俗具有法約性的教化功能,是社會治理的軟控力。三、辯風正俗💁:優秀的家教對社會治理的貢獻。首先家風是民風,是民俗的一種形態,家教是家風的繼承方式👦🏼。其次家庭教育應該從衣🫷🌽、食、行等各個方面體現,良好家教對健全的社會人格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分別從《朱子家訓》🤏🏿、《陸遊家訓》、《鄭氏家訓》、《錢氏家訓》等案例中總結出優秀家訓在培養廉潔氣節🏌🏿、健全人格情操、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維系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最後提到鄉規民約在社會教育,以及社會治理中體現出的軟控力🧓🏻。

報告結束後,葉濤教授做了精彩點評。

葉教授高度肯定了陳教授的學術成果。他風趣地說道,陳教授是中國民俗學培訓班的首批學員,由鐘敬文👵🏻📺、費孝通等一批國內民俗學大家授課,陣容龐大👃🏽,堪稱中國民俗學建設的“黃埔一期”🧔🏽‍♀️。陳教授的學術經歷也充分體現了民俗學在當代的發展過程,其著作《中國民俗學》是中國民俗學恢復時期的重要著作之一,書中強調了民俗的社會現實性,在當時頗具先鋒性。

其次,陳教授對民俗學很重要的一個貢獻是將其與文藝學結合🧑🏽‍⚕️,他撰寫的《文藝民俗學》一書,理論性強,體系完整,對民俗學體系完善尤其文藝民俗學分支學科的創立功不可沒📓。而進入本世紀,民俗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淵源深厚🧙🏻‍♀️,陳教授作為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為中國非遺十多年的發展從理論到實踐,也貢獻頗多☢️。

最後☝🏽,葉教授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始,陳教授便一直致力於華師大民俗學學科的建設,不僅繼承了師大民間文學的基礎🙋🏼‍♀️,更使民俗學從只研究少數民族“遺風陋俗”或邊緣文化的有限領域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也為其他學科與民俗學“嫁接”做好了理論鋪墊。陳教授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民俗學建設的骨幹精英,更是華師大民俗學學科的奠基者。而年近古稀的老學者至今還在一線給大家傳道🧄、授業📖、解惑𓀂,更值得青年一輩學習。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