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兵談“大革命前後左翼青年是怎樣‘煉成的’”

發布時間🚖:2016-10-19瀏覽次數🧑🏽‍🍳:38

  

1012日中午🧽🐑,思勉午餐沙龍第99場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舉行,歷史學系唐小兵老師做了題為“大革命前後左翼青年是怎樣‘煉成的’——以上海為中心”的學術報告。本次午餐沙龍由華東師大歷史學系瞿駿老師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春田老師對報告進行了點評。

唐小兵老師在報告中認為,大革命前後🌯,上海成為了左翼文化興盛和傳播的中心🤸🏼‍♂️,中小知識青年到上海之前存在地方經驗與“上海想象”👶🏽,到上海後又需要通過一定的社會文化網絡來安身立命🦼。他們通過上海的學校、補習班、報館👰🏻、出版社、書店、左聯⚠️、社聯等各種文化節點,與左翼文化發生了關聯📪,進而汲取了一定的左翼思想資源與社會理論,從而轉向中共主導下的革命文化🤾‍♂️。他從社會文化史與圖書傳播史的理論視角出發,通過對徐懋庸🛺、夏衍、艾蕪等個案的研究📌,論述中小知識青年的地方經驗與“上海想象”,探討左翼文化與文化資本、社會網絡的關聯。他認為在左翼文化傳播中,存在一個中間地帶,在上海出版界的形態上,存在資本、政治與左翼三種力量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關系。在左翼群體的類型上⚖️,除中共主導下的左翼、魯迅為精神領袖的左翼,還有一群相對穩定務實,致力於左翼文化通俗化和社會普及的知識分子,如以《申報》及“申報流通圖書館”、《生活周刊》等為空間凝聚的出版人🐢。

接下來⛓,張春田老師做了簡要的評述。他認為唐老師的選題具有一定的開拓性🏌🏿,是對學術範式的一種反思。他回顧了革命文學在文學史上的發展,認為對革命文學的研究不能簡單從政治、文學角度入手☔️,而應從社會層面予以關註。在傳統的左翼文化研究中🤧,介於精英與民眾之間的普通的中小青年常被人忽視,對其進行研究,有利於我們更全面🌾、客觀地理解左翼文化。同時他也指出了報告中還需註意的地方💡,如從翻譯看跨文化的知識流動🤱🏿、從生活狀況看當時學生的思想狀態、從文學廣告的角度看左翼文化的傳播等,這些角度有待進一步思考和完善🚴🏿‍♀️。

之後,在場師生參與了沙龍的互動交流,就學術史的回顧⚇、左翼文化的國際背景等問題與唐老師做了進一步的探討🧏‍♀️,全場討論氛圍熱烈,沙龍圓滿結束。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