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上午🏃🏻,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學前特殊兒童漢語語言治療標準研究”🕵🏽、“腦癱兒童語言康復原理與方法”在理科大樓A207舉行了中期學術沙龍🐱👩🏻🏫。沙龍由“學前特殊兒童漢語語言治療標準研究”項目負責人教育學部言語聽覺康復科學系劉巧雲副教授主持。中國聾兒康復中心孫喜斌教授🧑🏼🎤、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杜曉新教授🧑🏻🎓、黃昭鳴教授、新疆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特殊教育教研室主任張玉紅副教授🧽、上海市第四聾校科研主任江敏紅老師及言語聽覺康復科學專業博士生與碩士生出席了本次沙龍。
劉巧雲副教授首先介紹了“學前特殊兒童漢語語言治療標準研究”項目的進展情況、已完成的成果和現存在的難點。目前,該項目已經基本完成評估工具的編製,從語言能力的篩查👇🏻、測試到康復指導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今後將進一步使其標準化。在特殊兒童語言障礙的特征方面🙅🏽♀️,項目也已經從不同方面研究了學前聽障兒童、自閉症兒童、唐氏綜合症兒童和腦癱兒童的語言特征,並已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成果🧼🚣🏻♀️,在多本雜誌發表了數篇文章。目前該項目的研究重點是探索一套適用於漢語言兒童的簡便易行的語言治療標準,並對接國家標準🎀🧛🏼♀️,為促進語言障礙個體的幹預及回歸主流社會提供依據。
隨後,項目負責人黃昭鳴教授介紹了“腦癱兒童語言康復原理與方法”項目的進展情況👱🏽♀️、已經完成的工作和存在的難點。該項目已經基本完成腦癱兒童嗓音和構音語音能力指標的設計及數據采集工作,初步分析了腦癱兒童口部運動能力和構音語音能力之間的關系。目前該項目的研究重點是進行腦癱兒童連續語音能力和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研究🙋🏿♂️。
最後,與會專家深入討論了今後研究的重點,包括評估工具的簡便性、治療標準的明確性等🤾🏻。劉巧雲老師和黃昭鳴老師表示將認真吸取各位專家的意見,把研究工作更為深入地進行下去,為兒童語言康復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