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德國海德堡大學石保羅(Pablo Blitstein)研究員應邀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東亞對歐洲歷史之利用🏃:追溯鏈狀年代敘事類型”的報告🉑。
石保羅研究員首先介紹了海德堡大學正在進行的“全球背景下的歐亞”的研究項目,該項目是海德堡大學與西班牙馬德裏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國際知名學府共同合作的一個研究項目🎖。主要關註對歐洲歷史的利用與對全球概念史的考察。
在概念史的研究中,諸如權利、科學、共和☔️、復興等概念,它們誕生於歐洲,但又不為歐洲所獨有🧞,為其他地區和國家所利用,而這種利用反過來豐富了歐洲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對這些概念的考察將在歐洲和東亞之間建立起概念之間的聯系🫱🏽。
石保羅重點以啟蒙這個概念為例,歐洲語言中的啟蒙一詞👩⚕️,最初並非用來指代一個時代🤷🏿♀️,而是指向一項活動或一項計劃。19世紀下半葉,隨著歐洲在東亞殖民擴張的展開,這個詞被引入日語和中文語境中🤽♀️。東亞對於啟蒙的使用和爭論本身又發過來豐富了歐洲對啟蒙的思考🤷🏽♂️,啟蒙被賦予了一系列的規範性的含義和特征。而東亞所賦予這個概念的新的內涵,在多元啟蒙和全球啟蒙的思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講座結束後🤷,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童世駿教授對報告進行了點評🧏🏻♂️。與會學者和學生與石保羅教授進行了交流。
歷史系副主任孟鐘捷教授主持了講座🎭〰️。思勉訪問學者Enrique Larreta教授,青年研究員馬華靈🏌️♂️,歷史系姜進教授、李孝遷教授🧑🏻🍼、包詩卿🤽🏻♂️、王悅、王艷、劉衍剛👌🏿、賈菁菁👩🏼⚕️、劉嘯🦹🏼♂️、肖琦博士出席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