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中午🎵,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研究員李碧老師做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觀劇詩之品花文化的建構——以《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中心”的講座👍🏿📡。講座由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員張春田老師主持🥭。
本次講座李碧老師以張次溪的《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依托👏🏻🥀,逐步揭示清代觀劇詩與品花文化的建構規律。講座圍繞以下四個專題深入展開:花雅之爭與《燕蘭小譜》的奠基之功、一字定品與品花標準的確立🧖🏿♂️、《情天外史》與品花之風的演進、品花文化淵源探析。
李碧老師強調“品花”是指對伶人的評點,“花”為伶人的代稱。張次溪先生的《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是戲曲研究的重要史料,同時包含大量的觀劇詩🧑🏻🔧,其中涉及對伶人的品評,不再停留於簡單的記述或對單一演員的描繪🧜♀️,而是承襲了古典文學的“詩品”傳統,結合古典美學系統中的“品文化”所進行的一番獨特考察🌶,那麽,這些觀劇詩就不能單純地被看作“史料”,而是詩品的流裔與“品文化”的延續👸。筆者將以《清代燕都梨園史料》為依托🤕,從花譜文化、詩品傳統等元素入手,結合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分析其如何建構“以詩品花”的系統,以及這種評點方式在發展與流傳過程中所形成的美學標準🐆,追問這一獨特評點樣式的淵源及其美學價值🦶🏻。
李碧老師主講完成之後🐼🐦,與會師生就“怎樣從性別分析的角度理解品花文化”🥍♣️、“觀劇詩的核心是‘劇’還是‘花’”👂🏼、“如何理解品花文化帶來的廣告效應”等多個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