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以“殖民創傷與影像記憶”為主題的麗娃學術沙龍暨偽滿洲國研究工作坊🧏🏼♀️,在閔行校區人文學術沙龍舉行。活動探討觀看電影《鬼鄉》的觀影感受,並分析了影片中的東亞殖民主義元素及當代人的創傷表述©️。
本次活動的參加人有:中文系劉曉麗教授💼、湯擁華教授、復旦大學訪問學者朱秀珍教授👩🏻🚒、蘭州城市學院文學院副院長雷巖嶺教授🐓🧑🏽💼、蘭州城市學院地理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康玲芬副教授🐆、蘭州城市學院學生處副處長馬文菊老師等師生。
工作坊議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劉曉麗教授介紹此次工作坊活動的內容和目的,第二部分是專家、學者主題學術報告展示,第三部分是討論與回應環節。
在開幕詞中劉曉麗教授指出✋🏼,“《鬼鄉》電影重返東亞殖民主義創傷議題,由一種獨特的超自然視角重返已經結痂的東亞創傷——慰安婦問題。身心受到重創的少女恩京,獲得一種特異功能——重返過去時光🤹🏻,目睹了日軍慰安婦的日常生活。以此呈現東亞地區盤根錯節的精神創傷和身體記憶🧔♀️🧝🏼♀️。這樣的開啟👨🏻🦳,帶來很多富有理論生產性的話題,我們這次工作坊的目的💏,就是圍繞此而展開。”
在學術報告展示中湯擁華教授提到,創傷的基本時間邏輯是不斷向過去回返,竭力把握一個拉康所謂的真實時刻,這既是創傷的撫慰,又是創傷的表達。湯教授把這種創傷表述分出三種向度,即順向式,逆向式和纏繞式,加以具體分析。其他的青年學者們也從不同的向度豐富了東亞殖民創傷的當代表述的主題。
在最後的評價與回應環節,歷史系趙崧傑則以韓國電影為切入點,指出近現代歷史是韓國電影界的一個熱點題材👨🏻🚒,並介紹了其他幾部在韓國熱賣的電影,為我們研究創傷表述問題拓寬了維度。在場其他同學也積極回應,指出報告中的問題並提出各自的看法。本次以“殖民創傷與影像記憶”為主題的麗娃學術沙龍暨偽滿洲國研究工作坊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