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國家社科項目“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老年長期照護分級機製及其動態系統均衡研究”課題組召開了課題第二次中期沙龍,沙龍由項目負責人經管學部曹艷春主持🏊🏻。課題組邀請了上海財經大學楊翠迎教授、上海對外貿易大學邵德興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魯於博士生、愛照護總監丁勇🤘🏿、工作人員侯作猛和楊韜等參加了課題討論📆。沙龍的主題是➞: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老年長期照護數據收集與分析。
課題組負責人曹艷春副教授首先介紹了各位嘉賓和研究背景👨🏻🦰👨🏽🚒,以及今後的研究打算。課題的主要思想是:一、老年護理照護分級機理研究。依據老年病學和心理學,研究老年人所需長期照護服務與身體狀況的相關性,以生理年齡(身體狀況)為主線、其他因素(包括經濟👳🏽、社會活動等)為輔助探索老年長期照護服務內容和照護層次升級的內在規律👘,認為老年人所需長期照護服務內容從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到臨終關懷🐕,服務內容逐步增多,復雜性逐步提高,存在級次分布🧜。二、老年長期照護大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以愛照護數據為主體進行分析)。包括1🧎🏻♂️➡️、數據收集。含(1)老年人個體數據、健康數據、日常經濟數據🉐🦘、情感數據和人際交流數據等。(2)長期照護機構𓀛、社區照護中心等相關數據🤓。(3)長期照護服務提供人員相關數據。(4)部門和個人能提供的長期照護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等數據🧔🏻。2🎒、數據處理和分析。對長期照護服務提供機構、服務提供人員、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等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三、老年長期照護分級機製構建研究。構建分級評估指標體系。以健康數據為核心指標🍐,經濟數據、情感數據和人際交流數據為輔助指標,運用AHP法和專家打分法對各指標賦予相應權重,構建綜合性的長期照護需求🃏、照護機構和照護提供人員分級評估指標體系。2🕑、試點地區長期照護分級👨🏽🍳,包括(1)長期照護服務內容(五個級別)🧑🏻🦯,(2)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者分級(按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劃分)🏙,(3)長期照護機構分級。(4)長期照護提供人員分級(包括按服務收費者和誌願者)。
愛照護總監丁勇介紹了追求養老服務的理念。這種理念反對以養老服務項目作為計價單位和評估單位,而是追求養老服務提供後的質量和效果🏯。只有效果導向的養老服務才是真正為老年人服務。
愛照護工作人員侯作猛介紹了愛照護收集的數據的特點🚵🏿,包括🚁:針對老人個體的時間序列數據😲、針對老人群體的截面數據和綜合的面板數據。數據特點是:數據種類多、跨越時間長數據價值大。
愛照護工作人員楊韜從評估和服務提供的角度介紹了評估方法和指標🍥,包括:基本信息、身體狀況調查、社會溝通能力評估、ADL及IADL評估、認知情緒🌽、基本運動功能評估、居住環境評估。照護服務包括👊🏼:進食介護、排泄介護、入浴介護🔦、個人衛生及更衣介護和基本動作及移動介護。康復服務包括🤽🏻🤽♀️:ADL訓練🧑🏿💻、肌體運動功能訓練、步行移動、基本動作和平衡訓練🫧。護理服務包括:認知障礙護理🕛、吞咽及語言障礙護理🕵🏼♂️、健康指導、營養膳食指導🏃🏻♀️、個人護理指導和個人健康管理🚴🏼♂️。
上海財經大學楊翠迎教授、上海對外貿易大學邵德興教授等進行了課題論證和科研計劃探討🥤,一致同意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究養老服務深層次問題,並製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