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趙炎秋教授蒞臨EON4平台👨🦼➡️,在中文系4108室進行了題為“西風東漸背景下中國章回小說形式的蛻變與淡出”的講座📺。講座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貴良教授主持,本場講座也是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101場。
趙炎秋教授認為,章回小說作為中國小說的傳統形式和中國特有的小說形式,與中國社會和文化傳統是合拍的。但在清末民初列強入侵、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章回小說無法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要求🤜🏿。晚清時局導致國人對於傳統文化信仰的動搖乃至轟毀作為外因,章回小說自身由於對娛樂性消遣性的過度追求及其敘事程式的死板🚣🏿♀️、思想內容的脫離現實等不足所導致的難以適應新文化提倡者🧘🏻♂️、參與者對小說的要求作為內因,兩者的共同作用決定了章回小說的變革不可避免且刻不容緩。而相比之下關註現實且重視敘事要素、形式靈活且類型多樣的西方小說在此過程中提供了榜樣和參照👩🏿🔬。具體來說🐭,章回小說形式在近代中國的蛻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840年至1894年作為第一階段,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文化方面仍處於慣性發展之中𓀍,章回小說還未受到較大影響;以甲午戰爭作為轉折點🙅🏼♂️,1894年至1916年為第二階段,章回小說出現了明確的新變,但其在文壇的主導地位並未動搖;辛亥革命至五四時期為第三階段,鴛鴦蝴蝶派小說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和骨幹的文學批評和小說創作真正給了章回小說致命一擊。自此章回小說形式退居幕後👔,淡出文壇💹。
趙炎秋教授的講座視野開闊👌🏽,觀點新穎👱🏼♀️,結合外部和內部因素清晰地展示了中國傳統小說向現代小說轉型的動態變化過程♗,給聽眾帶來了重大啟發👮🏻♂️。之後趙教授與在座師生進行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