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漢語OV語序手段的指稱化效應”為主題的學術講座在中文系4330會議室開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儲澤祥教授應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邀請,為師生們做了一場精彩演講🌚,本次講座也是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106場。
本次報告主要圍繞漢語的語序的重要性以及漢語OV語序相對於VO語序的四個作用展開。報告伊始👧,儲澤祥教授指出🧺,漢語缺乏或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這些已有說法👮🏻,主要是以印歐語為參照點的🍋🟩🫚。他從呂叔湘👱🏿、朱德熙、沈家煊等普遍認同的漢語語法特點入手,結合漢語實例,提出漢語的類型特征需要正面的陳述。此外,儲澤祥教授詳細介紹了關於漢語類型特征的一些有價值的探討:一是漢語屬於孤立型語言🧘♂️,以SVO為基本語序;二是漢語屬於話題突出型語言/話題優先型語言🤴🏻;三是漢語屬於非格標語言🔙👲。在此基礎上,儲澤祥教授提出語法研究應“不忘初心”🧑🏽🦳,強調語序在漢語語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包含SOV和SVO兩種語序的語言。儲澤祥教授認為,漢語的基本語序是SVO🎅🏻,但存在大量的SOV語序用法🕺🏼,因此導致學者們在漢語語序類型問題上的分歧和爭議,由此提出問題、擺出事實、發思考❤️🔥。儲澤祥教授結合漢語中存在的諸多OV和VO語序在短語或詞層面的例子,論證漢語語序在語法研究中的重要性🧑🏼🚒,並明確他討論的O,不是賓語而是限於受事和對象等語義成分,均是名詞性成分🛰,由名詞、名詞性短語、人稱代詞構成🤸😔。
儲澤祥教授認為,漢語OV語序相對於VO語序具有四種效應🧘🏼♀️:指稱化、被動化🧑🧒🧒、VP焦點化、構式化。儲教授結合漢語普通話及方言中的大量例子,通過對比的方法具體講解了漢語OV的四種作用。
在報告的結尾📨,儲教授總結道🏈💁🏻,漢語基本語序VO與非基本語序OV之間的聯系和分工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其中OV語序是漢語語法的顯赫手段。漢語語序是漢語的顯赫範疇,包括修飾語與中心語的語序🕵🏼、OV語序等一系列現象。
最後,儲澤祥教授與在座的中文系師生以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老師們進行了學術交流與互動。大家先就OV語序歷時指稱化的系列問題展開討論,如“師承”跟“牙刷”不同,前者並未發生指稱化💅,後者已經變成了一個名詞。與之相類似的是,VO語序的“鎮紙”卻發生了指稱化、並歷時演化成名詞。因此,如何區分詞與短語層面的OV和VO語序,它們的指稱化競爭機製如何?除了受事性的O🎂,其他語義角色的O,以及V的名詞化,O、V的音節韻律等因素對語序功能的影響如何?諸多話題都在討論中漸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