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歌談“思想史中的中國與日本”

發布時間:2018-04-10瀏覽次數:15

 

 

3月27日下午⭐️,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孫歌應邀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思想史中的中國與日本”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是思勉人文講座第398場🎬,由歷史系李磊副教授主持🎥,政治學系李永晶副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楊洋老師🕺🏽🤛、歷史學系王銳老師等眾多師生及《澎湃新聞》饒佳榮老師、《第一財經日報》孫行之老師等校外學人百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在講座的開始,孫教授首先結合其新作《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對本次演講的題目作了解釋。孫教授指出:在思想史的研究視野中,“中國”與“日本”並非是可以不加檢視而直接使用的學術範疇,學理意義上的“中國”與“日本”與現實作為實體的中國與日本,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不能簡單等同💙。思想史中的“中國”與“日本”是有著各自獨特歷史傳承的一種基質或關系群👼🏽,這種基質即是一種歷史的脈絡🧏🏽🧚🏿,思想史的研究不能離開歷史的脈絡去討論思想的範疇🈹,人的精神活動與現實行為方式在歷史傳承中是變化的,因為此種變化的存在🥚,對於歷史問題的討論便需要歷史的上下文。思想史的問題都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發生,故而思想史必須進行史料批判🌗🐥,來確立史料的邊界。

隨後,孫教授從日本“昭和史論爭”的個案研究中遇到的史學認識論的問題,引出了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的基本觀點:政治分析不能依靠整體性判斷🟩,有效的政治分析,需要分析一個社會體製演進過程中,哪些關鍵環節潛藏了日後發生變化的危險,什麽樣的人與事集中體現了其所在時代的緊張與矛盾。在此基礎上🧓🏽,孫歌教授提出了丸山真男對整體性判斷的批判與“籠統的中國研究”和“籠統的日本研究”相一致的問題,那麽如何避免此類空洞的🙅🏻‍♀️、似是而非的大敘事,而進入思想史中關鍵、復雜充滿矛盾的環節🖕🚵🏻?

孫教授隨即以對溝口雄三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心得來嘗試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孫教授指出,溝口雄三先生是在人格化的歷史論述上獲得了非凡的成功的思想史家,少有思想史家能把人物生平作為思想史的關鍵概念載體⛲️,通過人的喜怒哀樂呈現🧍‍♂️。溝口試圖建立重新解釋中國歷史的向量結構性假說😝,尋找歷史中的流動與變化🟪🟧。相較於島田虔次、荒木見悟等日本前輩學者用西方現代性理論來研究中國,最後看到“一地碎片”的結果,溝口雄三提出中國有其內在邏輯🫳🏼,所有要素都嚴整地參與著中國歷史的運動🧑🏽‍🎄。

中國歷史的向量作為動態的結構到底是什麽?如何準確把握溝口雄三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內涵?孫教授先以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屈折與展開》一書中所展開的研究為例,剖析了溝口雄三對李卓吾的研究思路(詳見講座錄音)🤹🏻‍♀️;孫教授特別提到,溝口先生以此來試圖重新界定了中國傳統社會中一脈相承的思想史結構。由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的思維世界》一書,表面上是溝口對於中國思想史中關鍵概念的解讀🥯,但並非是以慣常的西方哲學史的方式來進行解讀,取而代之的是思想史的方式🏊🏻‍♂️。在思想史的視野中👨🏻‍🦳,概念是流動的,並非僅僅依靠邏輯可以解釋。孫教授認為🧑🏿‍🦳,溝口所設想的中國歷史的向量就隱藏在《中國的思維世界》一書中的解讀中🤙🏻,天、道、理、心🧝‍♀️、自然等等觀念,最後都會抵達中國歷史的向量結構,這些觀念都是相互勾連的,孫教授以溝口對中國思想史上“自然”概念的解讀為例,為在座師生深入講解了溝口雄三的中國思想史研究思路🙋🏽‍♂️,並談及了個人的研究體會。

孫教授最後提到,如果換一種方式來重新思考中國歷史與思想,溝口雄三的研究可以提供有效且直接的幫助,但如果不放下已有的閱讀習慣🤾🏽,則很難進入溝口的思想世界。思想史研究只有打破整體性判斷🙎🏿‍♂️,建立人格化的敘述,才會關註流動的、變化的,很難用靜態的概念所窮盡的對象,而中國的思想史恰恰提供了把握人格化現實情況的有利思想武器。

講座最後,李磊副教授為孫教授本次演講作了簡要梳理與總結🔤,在場師生圍繞本次演講的內容與孫教授進行了探討交流😍,孫教授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細致、耐心的回答,本次活動在熱烈地氣氛中圓滿結束。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