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法商北樓213教室座無虛席,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全國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倫理學會會長陸曉禾研究員正在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開講《不完全契約🫨、效率和信任》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馬克思主義學院余玉花教授主持。
陸老師以“為什麽要合同,合同沒有規定情況發生怎麽辦”為話題切入點🪳,從經濟倫理角度闡述了不完全契約理論、權力效率和企業信任等三個部分內容。
報告第一部分,陸老師重點介紹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哈特的不完全契約理論🤱。她從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問題引出了哈特的不完全契約理論🧖🏿♀️🫚,該理論回答了市場交易成本如何產生這一問題。哈特認為,企業提高效率的關鍵在於將剩余控製權和剩余收入權掌握在資產所有者手裏🚵🏻。陸老師指出💃🏿,討論哈特這一理論問題在於,不完全契約理論與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存在密切關系🪄,經濟學界與倫理學界對不完全契約理論有不同的讀解和學術爭論🏮,但往往忽略了哈特理論中的某些問題,而恰恰是這些理論認識的誤區,導致對第三輪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造成理論誤導。
報告第二部分,陸老師側重分析不完全契約理論局限性以及與權力效率、企業信任的關系問題。她認為,不完全契約理論忽略了經濟模型之外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現狀🏓,哈特提到的用資產所有者的剩余控製權來解決契約不完全問題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對此,陸老師從經濟倫理學運動、弗裏曼利益相關者理論🧑🏻🍼、新型利益相關者等多個角度來逐一論證這一觀點。她表示🧑🏿⚕️,我們應接著哈特成果研究下去🌅,用一種新視角解決不完全契約問題,在經營者控製權和股東所有權合並或分開的問題上🪽,還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在不排除效率重要性同時📕,還要考慮企業信任問題。在此理論基礎上,提出自己研究思路和觀點,即不完全合同問題不能單獨依靠所有權方案、管理者方案或信用製度方案,應采用多元綜合配置方案。
報告第三部分,陸老師結合我國國企改革實際,探討與之相關的學術前沿問題,比如新產權問題、權力分散問題🐱、公共私人問題🧋💆🏽♂️、如何控製公眾公司經理人問題🕹、對剩余控製權的控製問題等等🍍,為讓大家深入理解和思考經濟倫理的前沿動態,陸老師還穿插引用大量的企業改革個案進行分析,增強內容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在師生現場互動環節。針對學生提出疑惑🚂,陸老師有針對性一一解答了同學們提出來的問題🛀♠️,現場互動討論氣氛熱烈💵。
最後🍒,報告會主持人余玉花教授進行總結發言。她評價道,陸老師結合中國第三輪國有企業改革實踐來進一步探討哈特不完全契約理論問題🕙、企業利益相關者理論🎅🏿、權力效率和信任問題、信任與價值觀問題等💁🏽♀️,使同學們接觸了最前沿的學術理論,開拓了研究生們的學術視野🧓🏻,陸會長的報告給同學們享受到了豐盛的經濟倫理知識大餐。
此次講座是學校“百場校級學術講座”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活動之一。講座內容深入淺出🌍、信息量大,具有很強的前沿性🤾🏼♂️,對研究生們深入了解和掌握當前我國經濟倫理發展新動向,尤其是掌握現代企業和產權的現實發展狀況🈲,國有企業改革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陸曉禾研究員作專題學術講座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