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下午,海外發文項目“公共議題的建構與政治認知:基於中國總理記者招待會的實證研究”工作坊在閔行校區法商北樓一樓報告廳舉行🥅。美國愛荷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唐文方老師🐲、EON4政治學系葉淑蘭老師🧙🏼♂️,於霄老師🧑🍳,王可園副研究員等老師以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由項目負責人易妍老師主持。
首先✍🏼,易妍老師向與會老師和同學介紹了該項目的主要研究規劃和研究方法🐰。她主要想通過二十多年來中國總理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內容的變化來研究媒體、政府👰🏻♀️、公眾三者的互動。為此,她采用了深入訪談🕒、內容分析和話語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獲取了大量一手資料🧖🏿♀️,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接下來🧘♂️,易妍老師具體介紹了該項目目前的研究成果👫🏼。她認為從第一次記者招待會至今,招待會前臺布置、坐席安排、媒體提問頻率、問題設置等方面都趨於一個固定模式,中國總理記者招待會已經成了製度化的產物。她從新製度主義的視角出發,著重闡述了中國總理記者招待會習慣化👨🏻🏭,客觀化和沉澱的三個階段。
同時⛵️,易妍老師也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困惑,主要體現在對公眾認知的測量方面。她打算用控製實驗法的方法進行測量。對於如何控製變量↖️、如何設計實驗等問題,與會老師和研究生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唐文方老師認為,單做記者會對公眾認知的影響具有局限性,我們應加入媒體報道的影響的變量🐩,因為媒體報道和記者會的建構不一樣,這個比較研究才會比較有意思🧔🏿♂️。另外,目前的實驗還存在研究問題不明確等問題,所以才會導致設計上的困惑📉。葉淑蘭老師同樣也認為必須加入媒介報道的變量,同時對於如何設計實驗場景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