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家社科一般項目“日語聽解能力習得機製研究”第一次沙龍在閔行校區外語學院教師小家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王琳副教授🤷🏼👩🏿🚀、EON4外語學院英語系劉森副教授、日語系彭瑾副教授🚵🏼、尤海燕副教授👥👊🏼、吳紅哲老師等師生參加。
課題負責人尹松首先簡要介紹了課題的研究內容以及進展情況🕓,之後著重匯報了現已基本完成的語音感知困難研究♾。語音感知就是我們常說的聽音💇🏻♂️。母語聽音時,即使有噪音聽不清楚,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也可以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正確理解內容。但是在外語環境下🙎♀️🏋🏽,是否可以準確地聽音會直接影響到對內容的把握。然而即便是高年級學生,仍然也有很多學生不能準確地聽音辨音,存在很多誤聽,影響到語篇的理解👫。這一方面與外語教學現狀有關💇🏼♀️🐝,因為國內外語教學使用“文字”教材“用眼睛”學習仍是主流,學生“看得懂聽不懂”;另一方面4️⃣,受母語語音負遷移的影響,的確存在感知困難的語音。那麽🕍,什麽語音隨著語言習得水平的提高🙇🏿♀️😗,由難變易🥷🏻👨🏻🦽➡️?什麽語音出現石化現象,依然感知困難?通過3個學期的縱向跟蹤觀察🏃➡️,發現清音濁音、特殊音拍、長短音🤱🏽、元音、半元音𓀙🙂↕️,助詞wa和ga是學生感知困難的語音🧜🏽♂️,隨著日語能力的提高,這些誤聽會逐漸減少,但每個學期仍有40%無法判斷原因的誤聽🧑🏽🦱,說明學生語音理解能力依然不足🥻,語音加工失敗⚀。研究同時有一些新發現,可以補充現有研究的不足🧑🏽🚒。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語音感知研究意義,並結合自身研究以及教學實踐對結果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同時也對語音感知研究在項目中的定位提出了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