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開題沙龍於EON4理科大樓A204舉行,此次沙龍主要圍繞安秋玲副教授申請的課題《實踐場域內我國社會工作本土知識及提升路徑研究》展開討論,文軍教授、吳瑞君教授、田兆元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費梅萍教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及社會發展學院兩名研究生參與了此次沙龍🎬。
會議開始,首先安秋玲副教授對其國家課題進行具體的介紹♎️👨🏻🔬,報告主要從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點和難點這五個方面進行展開🧑🏻🦲,探討在西方專業社會工作移植與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基於中國當下社會實踐實現本土知識的建構👨❤️👨🏺。在詳細梳理國內社會工作本土化有關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聚焦社會工作的實踐場域,通過一線社會工作者的實踐活動,探究本土社會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之間的互動,分析一線實踐中在用且有一定生命力的知識,為建構本土社會工作知識體系奠定基礎。
鑒於本研究在分析本土知識時如何處理特殊性與一般性的關系以及如何在本土社會工作和專業社會工作的互構基礎上提取本土社會工作知識等難點,針對課題研究目標,現場的專家指導老師紛紛發表自身看法並提出了很多建議🍂。文軍教授對報告中本土社會工作與專業社會工作的對立提出質疑🚏,並對如何使用概念以及建構本土知識體系做出一些建議;吳瑞君教授指出本土社會工作界定的重要性,並強調了本土社會工作和專業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田兆元老師則從自身民俗學研究中提出譜系化的概念,建議從結構👨🏻🏫、層次🏌🏽♂️、動態等方面進行梳理⚡️,從而為知識體系建構提供了依據;費梅萍教師對本土社會工作的概念和範疇進行了一些分析🧑🏻🦯,強調了本土化研究與本課題之間的關系💊👢。
此次沙龍會議在學者們激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各位專家的建議也推動了這一課題的完善以及更深入的思考🥤,為課題下一階段的開展實施提供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