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形成源研究:以《共產黨宣言》初期譯介 (1899-1919)為中心”開題沙龍舉行

發布時間:2018-10-07瀏覽次數:127

9月28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形成源研究👳‍♂️:以《共產黨宣言》初期譯介 (1899-1919)為中心”開題沙龍在法商北樓217 舉行。沙龍的主題為🗃⛸:“1919年前漢譯《共產黨宣言》詮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形成研究縱覽”⚛️。項目負責人孫義文博士畢業於EON4平台哲學系,現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主要從事經典文本的理解理論研究,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的中國詮釋經驗研究🚂,負責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一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一項,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一等資助獲得者,發表專著一部,論文數篇🧜‍♂️。

本次沙龍的主要內容由兩個部分組成👨🏿‍🍳:負責人向與會專家匯報課題構思和準備情況🤷,與會學者針對課題給予相應的建議和意見🫲。在課題的構思和準備上,孫義文博士首先介紹了國內外關於《共產黨宣言》初期譯介的研究情況。在此基礎上⁉️,其強調無論在中西學界,對馬克思主義的早期中國化,特別是《宣言》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學者們雖然視角不同🙇🏿‍♂️,理論基礎各異💆‍♂️,但研究深度斐然、成果不菲:不僅分析了在傳播、語境以及歷史發展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對當時的重要概念和觀念也有詳細辨析。但從經典文本的理解經驗的總結與分析來說,《宣言》的初期譯介所產生的觀念已經深刻地反映並影響了當時人的意識世界和社會狀況,並塑造了人們的世界觀和實踐觀🕯,從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開創了源頭活水。這種中國化的理解已經對中國人的精神與中國的歷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變⏭,而針對這獨特的詮釋經驗的專門研究則為前學所忽略📙。

從研究意義上來說,孫義文博士強調🧕🏼:對《宣言》初期譯介的研究首先是一種“認識自己”的理論探索👷🏿‍♂️。本研究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建立之源,體會其與中國傳統文化、西來諸種思想體系、社會思潮以及時人的思想、情感在社會改造行為、文藝創作甚至革命鬥爭之間無所不在的聯系與融合🤏🏽。這種融合所形成的話語體系既不同於原著,也不同於傳統,而是此在當下視域所體現出來的傳統與當下的水乳交融。回到話語體系的源頭🤦‍♀️,內在地包含了觀念的承襲⬛️👻、輸入、鬥爭、互動、融合,這不僅僅是在探索人們通過譯介所要表達的內容,還探索著人們如此這般表達的可能性前提。其次✋🏻,這是立足現實的歷史反思。本課題通過對觀念史探討,將分析20世紀初期🤽🏼‍♀️,中國人如何從觀念上的改變開始走上共產主義革命拯救中國的道路,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正確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問題💂🏽‍♀️,最終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境遇。通過反思《宣言》初期譯介的觀念史對中國近代社會改造實踐的作用和價值,與時俱進、獨立思考,堅定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在激發和增強追求中國夢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體系建設提供思想資源。

在內容規劃上,負責人計劃按照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宣言》序言中的基本思想總結,分三個部分討論五個觀念在初期譯介時代的展現形式🤹🏼:“生產(的)”、“階級”、“革命”🐓、“共產”👌🏽、“無產階級(者)”👩‍🦯🌒,從融合與創造的角度分析話語體系初建的圖示🐂。單個觀念的研究思路🎥:觀念的詞源碰撞開始,後相繼討論《宣言》特定觀念的譯介流變特定觀念在社會生活中的展開與認可重新反思觀念☂️,聯系社會現狀🦀,論述其在當下話語體系構築中的地位和價值等,以經典文本的理解經驗為核心👍🏽😑,從認識世界到改造世界,最終落實到理想世界的建立和理想人格的樹立上🙅🏿‍♀️。

與會專家就孫義文博士的研究計劃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各自不同的理論探索視角出發,為其研究的展開和材料的邏輯梳理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拓展研究的路徑:孔文清副教授提出應當在理想人格和理想世界問題的討論中多關註中國古代哲學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洪燕妮博士認為本課題在應特別註意西方當代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最新考據成果,以便為理論的說服力提供客觀知識的支持。各位專家提供各種意見之後,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孫義文博士認真回應和記錄的相關內容,並邀請大家後續提供更多的批評與指導,以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