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14:00,EON4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146場“中國刑法中的犯罪化問題”講座在閔行校區法學院樓208教室圓滿舉行。
本場講座主講人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張紹謙教授,講座由EON4法學院錢葉六教授主持,我院柏浪濤副教授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該講座。
講座開始前,錢葉六教授簡要介紹了張紹謙教授的學術履歷和成就,並對張教授能夠蒞臨華師做客並進行學術講座表示熱烈歡迎。
講座伊始🪈,張紹謙教授借由天津老太氣槍案、深圳鸚鵡案、王力軍收購玉米案等案例,指出司法中一些個案判決的不合理現象,並由此引出這與我國近些年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在無形中走上一條越來越密的犯罪化道路有密切關聯的思考。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張紹謙教授簡要闡述了犯罪化的含義,並闡述了刑事立法“犯罪化”所表現出的三種主要途徑——增設新罪名、擴充犯罪構成要件和降低入罪標準💚。之後,張紹謙教授簡要地對1979年新中國第一部刑法製定以後的犯罪化進程及其特點進行梳理和分析👱🏽♂️。張教授認為,我國近40年刑事立法進程就是快速犯罪化的進程;同時👨🏿⚕️,刑罰的嚴厲性總體上不斷得到強化💆♂️,使得我國刑事立法呈現明顯的重刑化趨勢🧑🏻🎓🪹。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張紹謙教授在介述我國近些年刑法學界關於刑事立法急速犯罪化學說爭議的基礎上🤙,並闡釋了我國近些年來刑事立法表現出來的急速犯罪化進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同時©️,張紹謙教授還介紹了日本社會急速犯罪化的情況,並引出諸多刑法學思考以作啟發——刑法的本質是什麽?我國是否需要運用風險刑法理論指導刑事立法⏪🏯?如何處理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關系?立法機關如何看待刑法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確對待社會輿論,等等。
在講座第三部分,張紹謙教授對於犯罪化的標準問題進行了闡述與分析𓀂。張紹謙教授先是拋出了學界幾種代表性觀點並進行分析——帕克教授的犯罪化六準則,張明楷教授的犯罪圈劃定五標準,陳興良教授從刑罰是否可能避免動用的角度提出的不能“入罪”的三個條件及美國法學界在犯罪化正當性根據問題上的討論🏵。繼而,張紹謙教授提出了自己對於犯罪化標準的見解,即犯罪化的正當性🧑🏽⚕️、犯罪化的必要性、犯罪化的可行性三大原則,並由此展開了深入的論述與講解。
在講座第四部分,張紹謙教授指出👨🏿🔧,關於我國未來的刑事立法,應當堅持以下原則或思路:不能以風險刑法理論作為我國當前立法犯罪化的指導;刑事立法必須理智、科學,不能一味跟著社會輿論呼聲走👨❤️👨;刑事立法必須真正實現民主化決策,不能被某些利益集團🤵🏼♂️,甚至某些個人所操縱🪽🤲🏼;犯罪化必須堅持立法人人平等🥙,避免厚官薄民;犯罪化和非犯罪化應當成為並行的修法方向;應當建立與立法犯罪化相適應的刑事訴訟機製;在我國目前犯罪化現象比較普遍情況下😛,司法應該更應重視“非犯罪化”處理,嚴格禁止“司法犯罪化”🦹🏽♂️。
主講結束後💁🏻,錢葉六教授對講座內容做了簡要的總結與評議,法學院的學子也積極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與張紹謙教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張教授也耐心地對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最後🥫,柏浪濤副教授代表法學院向張紹謙教授贈送了法學院的特色文創紀念品,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