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吳子林:走向中西會通的中國文論 (2015年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73場)

發布時間:2015-09-15瀏覽次數:8

  

講座題目🏸:走向中西會通的中國文論

人🫅🏻:吳子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編審)

講座時間:2015917日(星期四)1430

講座地點🌆:閔行校區中文系4330

主講人簡介:

    吳子林,男🤲🏼🤾🏿‍♀️,1969年生,福建連城人🧝🏽‍♀️,文學博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巴赫金研究會秘書長、敘事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文論、文學基本理論、中西比較詩學及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研究與批評🩶;已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小說評論》🙋🏽、《文藝爭鳴》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有近四十篇次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復印、轉載或論點摘編。專著有《自律與他律——中國現當代文學論爭中的理論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經典再生產——金聖嘆小說評點的文化透視》(35.8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童慶炳評傳》(20余萬字🗃,黃山書社2015年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通論》第六卷(51萬字,北京三聯書店2015年即出)、《中西文論思想識略》(26萬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即出)等。

 

內容簡介👩🏿‍🎤:

西方文論的有效性何在🔶?準確理解、評估西方文論何以可能?中國文論應如何開辟榛蕪?這些都涉及到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以及中西文化之間的融合。西方的思維方式主要體現為一種“邏輯的可能性”,屬於“思辨的智慧”;中國的思維方式則更多體現為“現實的可能性”,屬於“存在的智慧”👨🏻‍🏫。中西思維方式之間並非完全對立,凡屬人類智慧的東西🗣,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予以拒絕🗄。關鍵在於,將它們置於具體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滲透我們自身的生命體驗🧞👨‍👧,將它們內在的生命重新點化🚵🏿‍♂️,轉變而為我們自己的智慧🖐🏻👘。中國文論的發展必將走向中西會通之途。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